文:楊馥如
我永遠記得那個被美震攝到說不出話來的夏天早晨。
2005年,我第一次到義大利。七月初的夏天早晨,我站在佛羅倫斯大教堂廣場,看著眼前美到難以言喻的建築,淚流滿面。
「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東西?」我心裡驚嘆著;在大學的西方文明史課本早已讀過,親眼見到時,完全折服。
咚咚咚,教堂鐘聲響起,想到我正聽著的鐘聲,五百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也聽過;眼前所見的美,和五百年前的人看到的一樣⋯⋯
時間宛若靜止,美是如此永恆。
「我們梅蒂奇家族會走出歷史舞台,但,我們的東西會留下。」被尊稱為「佛羅倫斯國父」的老柯西摩.梅蒂奇說的這段話,總是讓我很感動。
的確,沒有這個家族,就沒有美麗的佛羅倫斯,更不會出現燦爛的文藝復興。
身為銀行家族,梅蒂奇的代代子孫自然在做生意上有他們的精明之處,不過,這家人身上非但沒有銅臭味,相反地,他們熱愛藝術、積極栽培藝術家,更用「愛」來打造讓家族安身立命的城市,使佛羅倫斯成為美的代名詞。
今年,蔚藍人文堂的全球雲端公益講座,我規劃了春夏秋冬四講,以《細說梅蒂奇:文藝復興傳奇家族興衰史》為題,談這個家族的故事。
春夏秋冬四講安排如下:
3/10(日)春之萌芽 - 托斯卡尼銀行家族群像
6/9(日)夏之綻放 - 家族奮鬥與佛羅倫斯大建設
9/8(日)秋之璀璨 - 偉大的羅倫佐與藝術家朋友
12/8(日)冬之凋零 - 18世紀梅蒂奇家族日落黃昏
文:Debra
西方最早的銀行產生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當時義大利從事貨幣兌換的場所條件簡陋,辦事處只有一條長凳,商人稱它為“Banco”(長凳),於是bank 源於banco。不難理解bankrupt ,破產了就要把長凳打破。
梅蒂奇银行(Banco dei Medici,1397年-1494年)是15世纪歐洲最興旺和最受尊敬的銀行之一。梅蒂奇家族以此為基礎,開始是銀行家,進而躋身於政治家、教士、貴族,逐步走上了佛羅倫薩,義大利乃至歐洲上流社會的巔峰。
梅蒂奇銀行一個值得稱讚的貢獻,便是通過複式記賬法,促進了分類記賬系統的發展。
老喬萬尼梅蒂奇(Giovanni di Bicci de' Medici,1360~1429)是家族中第一個進入銀行業務的人,後來他逐漸成為佛羅倫薩政府中有影響力的人。直到1434年,他的兒子科西莫梅蒂奇(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梅蒂奇才成為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實際統治者。
文:蔚藍堂主
美西週六5:00PM,演講前一小時測試,等候室已經有百餘人比我們更早上線,名字像蝙蝠一樣掛在線上。
5:44 PM,等候室有450人依序排隊,你可以想像下一分鐘雲端的秒殺暴衝。
5:46 PM,像蘑菇雲一爆炸,立刻定格!Zoom 閘門關了,四個Line群和臉書的人哀嚎著,進不去!進不去!進不去!......回音不絕。
第一時間闖進貴賓搖滾區的幸運兒,氣喘吁吁邊擦汗邊和老師問安,並相互提醒同學們:「綁好安全帶,坐穩啊!掉線就回不來了。」
難怪有位贊助人說:「你們辦得太好了!唯一缺點是,連我都進不去。」
*
堂主在後台安撫民心,手忙腳亂。隨即,YouTube也擠進近400人。
問:為什麼不先公佈YouTube連結呢?
問:我一次看不懂,我記不了全部內容,我願意付費,旦求回看。
問:請問可以下線後,不要馬上關掉YouTube嗎?
問:為什麼你們不開1000人的Zoom 呢?
問:你們辦演講的時間,我正好有事,請問可以改時間嗎?
有忠心耿耿每週愛相隨的堂友心算過:「每場付費演講約是$500~1200 NT,一年60場聽下來,現賺台幣三萬以上,夫妻兩人共六萬。」
我們是那群做人有豪氣,做事有傻氣的人嗎?
神團隊20人都未支薪,撥允做義工,採用不報名、不收費、不回看、沒有客服、沒有客訴,沒有刷卡。
我們衷心感謝堂友們把最寶貴的週末留下來與我們共學,時空無阻!
我們由衷希望大家珍惜公益演講的資源得之不易,且聽且珍惜。
我們希望吸引全球優質聽眾,懷抱群智與愛的人文情懷,有愛能量有善循環。
*
堂主在Q&A時間問大家:「為什麼馥如老師的演講如此迷人?」
除了滿滿滿滿的感激之情,堂友們在留言區寫下百餘則真心回應,值得紀錄:
答:很喜歡老師徐徐道來的故事引人入勝,令人神往!
答:講座太精彩也長知識了!像好朋友分享所見所聞,知識含金量百分百。
答:很喜歡和老師在線上互動,問答間不知不覺過了三個小時。
答:老師的講座架構太強啦~~~在書上看不到!
答:老師的備課很用心,資料豐富,講解仔細、口條清晰、內容精彩無比,有深度有廣度。
答:老師的講題多元多面向又會帶進善的訊息,從人文關懷角度切入藝術與美食,非常有吸引力!
答:我喜歡博學多聞又專精的老師,語調溫柔真誠,以五官感受,自然且真情的分享。
答:老師將義大利文化意涵,融入生活,拉近距離,富饒樂趣。
答:起承轉合,很有邏輯,引人入勝,不時有彩蛋。
答:細膩支線展開鋪陳,最後有意外總合起來,最重要的是切入點很有溫度,讓人覺得三個小時如沐春風。
答:去年冬天偶然發現到講座入口,很幸運跟上YouTube直播。我一直很喜歡老的娓娓敘述,點線面的內容,最後揭開謎底,讓我在冷冷的日本可以神遊義大利。今天排除萬難讓女兒請人照顧,三小時讓我覺得身心飽滿,是我在育兒中的靈魂食糧,謝謝楊老師。
*
梅第奇家族的百年興衰史,正是一部「金融帝國的興衰史」,讓大家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宗教、藝術、人文等,及影響現代銀行體系的起源,有更深刻的瞭解。
結語時,堂主說:「馥如老師以眼、耳、鼻、舌、身、意,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到義大利佛羅倫斯。」眼睛看到並解碼繪畫細節、耳朵聽到入場時精心安排的中世紀音樂,鼻子似乎聞到珍貴的鳶尾花精油香,舌頭視吃四道梅第奇家族美食,彷彿親身參觀百花聖母大教堂的穹頂建築,意識神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之美。
繼3/9「春之萌芽」後,期待6/9「夏之綻放」,近一步認識梅蒂奇家族奮鬥與佛羅倫斯大建設。
文:曾瓊玲
義國的四季,有了馥如老師的「義」往情深,增添了許多藝趣與美好。
聽過馥如老師講座的堂友,今日都透早登入候位,乖乖的等著排隊進入搖滾區聽著梅蒂奇之春。果不其然,一開放入場,500人秒殺爆棚再現,馥如老師的學養才識絕對是票房保證,聽著老師暖言細語,堂友們未品葡萄酒,就已如癡如醉,因為老師的言語,蘊藏人間的真善美。
投影片首張賞心圖片,珍藏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是波提且利畫的《春》。回顧去年三月,老師在雲端講座用三小時解說這幅《春》,今日回顧此畫,依舊美得令人沈醉。當堂友們出現問號時,老師不急不徐的說,《春》的名畫及4種美食,都離不開梅蒂奇家族,從《春》之局部,看見脫俗充滿香氣的鳶尾花,原來細節就藏在「藝」想不到之處。
看見了嗎?原來畫中的女神Chloris,腳下有朵美麗的鳶尾花(帶有著珍貴的香氣),而鳶尾花---Iris(花語為愛的使者),在希臘神話化身彩虹女神,希臘人常在墓地旁種植鳶尾花或是刻上其圖案,希望蒙彩虹女神Iris接引,回歸天國。原來,波提且利畫的《春》深藏梅蒂奇家族的中心思想----純潔之靈魂、愛與美,而佛羅倫斯就是充滿愛和美的城市。
*政經「義」把罩 梅蒂奇的奇人奇事 藝「馥」饒趣
從文獻得知,梅蒂奇家族( Medici )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第15世紀至18世紀中期,在歐洲擁有强大勢力的名門望族,在其鼎盛階段,曾是歐洲財富、權力和影響力的中心。梅迪奇家族從15世紀在佛羅倫斯起家,一直到18世紀没落為止,幾乎成為佛羅倫斯的同義詞。
這個家族以經商和金融業致富,往後家族勢力一步一步從佛羅倫斯擴及義大利以至於整個歐洲,成了歐洲勢力最大的名門望族之一,影響力遍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各領域長達三個世紀之久。
1475年波提且利在商人的委托下,創作了《三王朝拜》之畫,畫出了14、15世紀梅蒂奇家族的重要人物。畫中央左側,跪下迎接聖嬰的老翁就是羅倫佐的祖父科西莫,中央下方身穿紅斗篷是科西莫的兒子---「痛風者」皮耶羅,而老喬凡尼就坐在皮耶羅的右方,畫中右方面朝觀眾者就是畫家本人---波提且利。
一張圖看見家族史,看見金融帝國的興衰,看到這個被稱為「文藝復興的教父」橕起文藝復興一片天的家族。老師用這張《三王朝拜》按圖索驥,迅速讓堂友們立體解鎖家族樹的盤根錯節,太經典。
*Ribollita美味無比的回鍋湯 永遠存在的那「義」鍋
馥如老師的講座,美食總不會缺席。當雲端前面端上濃醇的回鍋湯(佛羅倫斯人票選第一名的療癒食物),及充滿奶香蔬脆的可麗餅(法國料理祖奶奶),還有聽到年少的凱薩琳,長途跋涉翻越阿爾卑斯山,把梅第奇家族的食譜帶到法國---_那引人垂涎的橙汁鴨,還有驚悚餐桌上的孔雀毛攞盤……在在影響後世法國美食的創意。
這個奇特又有愛的家族,不僅推動文藝復興,也懂得享受舌間美食、眼中名畫、及耳聽音樂,珍藏所有的美好,面面俱到。
*起家厝的家徽充滿故事 那圓球竟有四種說法
講座中,馥如老師喜歡用抛磚引玉的方式,先放一張圖,點了一個問題,讓堂友們先突發異想,再由老師細細解說,讓人一聽成主顧,「義」往情深。
從梅蒂奇大宅的內部,看見這個起家厝的家徽,圓球有著藥丸、柳橙(波提且利的”春”圖上方即是橙樹)、補丁及錢幣(巧合的與借貨行會徽章顏色互換)四種說法。最令人驚奇的是那「補丁」一說,用圓球幫盾牌補了丁。
*低調又草根的老喬凡尼超有愛 愛心義舉 義言難盡
查網得知,出生於佛羅倫斯的義大利思想家馬基維利寫到喬凡尼時說:「他從來都不追求政府中的高位,但卻享有一切。」從老師的講座,看到他臨終遺言寫到:「我不冒犯有錢有勢的人,持續關懷貧窮弱勢者。不捲入政治鬥爭,避免引人注目的行為。」,他畢生低調謹慎,終日在家裡、銀行及農莊奔波,老喬凡尼的義舉善行與濟弱扶傾,太令人感動。
老喬凡尼聯合蠶絲公會委託---布魯內雷斯金設計,建造全歐洲第一個孤兒院(無辜者的醫院,後來成為UNICEF在義大利的辦公室),讓那些被孤注一擲的棄嬰有了安身立命之處,看到那一個個完好收藏的信物,令人為之鼻酸,同時也敬佩老喬凡尼當時在議會力排眾議,他用善良有愛開創家族的格局,遺愛佛羅倫斯,功不唐捐。
*梅蒂奇家族對佛羅倫斯 從建築到藝術 一往情深 義無反顧
梅蒂奇家族是歐洲富有的家族,而且也是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超過三個世紀所累積下來的繪畫,雕刻,珠寶首飾,和各式各樣的藝術品令人驚奇。
老師用一張圖,帶出14世紀的佛羅倫斯,圖中有1299起建的舊宮(領主廣場)、1376起建的傭兵涼廊、1337起建的行會教堂、及1296年起建的主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等等,這些宏偉的建築都在佛羅倫斯的蛋黃區。
佛羅倫斯最出名的廣場和露天雕像美術館就在「領主廣場」,是全佛羅倫斯最出名的廣場,也是昔日佛羅倫斯作為托斯卡尼政治中心的心臟地區,也是一個不用門票,就可以近距離領略文藝復興建築藝術之美的好去處。
老喬凡尼委任布魯勒雷斯基重建聖羅倫佐教堂,科西莫也委任布魯勒雷斯基繼續完成聖母百花大教堂之穹頂建造----不可能的任務(發明獸力隻向起重機),也讓他榮獲埋葬在主教堂的殊榮(無中生有之發明天才)。
感謝老師用數張投影片,詳細解說佛羅倫斯主教堂、穹頂、燈籠型尖塔、銅球鍍金,原來這偉大美麗的建築背後,是由多位建築家接續設計完成的。
*義馥如是 「義」門深入 從春之萌芽看見梅蒂奇家族的世紀璀璨
今日講座,老師從15世紀璀璨光輝的一百年,開講梅蒂奇家族---春之萌芽,也趣說該家族人物三個共同點(痛風、醜及收藏癖),饒富意趣。
感恩老師分享她2005年首次到義大利,清晨看到的美景的心情,透過她獨特的美感經驗,輔以細膩解說,讓堂友們身如其境,也深受感動。聽著馥如老師細數梅蒂奇家族支持文藝復興的故事,及那美麗莊嚴的百花大教堂穹頂是如何建成的種種,將文藝復興的光輝燦爛,「藝」往打盡,萬分精彩。
聽完講座,我好想吃那及時行樂甜餅乾,且讓我們共同期待盛夏之際,聽著馥如老師從偉大的「羅倫佐」說起。
文:ShaoHua
猶記2023年楊馥如老師在蔚藍人文堂以「繪畫、音樂、文學、建築」四個主題,帶領大家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分別走訪義大利佛羅倫斯、威尼斯、拉威納、米蘭等四座城市。雖然是線上講座,但每一場講座都像是一趟深度旅行,在馥如老師精心安排下,行程涵蓋藝術、建築、歷史、美食、音樂、文學等元素,內容之豐富精彩總讓人讚嘆不已、收穫滿載。
2024年馥如老師以「細說梅蒂奇:文藝復興傳奇家族興衰史」為主題,帶領蔚藍人文堂有福的聽眾們搭乘時光機,將時間回溯到14-17世紀天才閃耀的年代、場景定位於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以3D立體的構建,為大家細說梅蒂奇家族三百年的歷史風雲。
今日第一講以「春之萌芽-托斯卡尼銀行家族群像」命題,主軸談的是梅蒂奇家族發源於佛羅倫斯北方約30公里的募傑羅谷地,後為發展商貿才搬遷至工商蓬勃的佛羅倫斯市中心,並在老喬萬尼(1360-1429)創辦梅蒂奇銀行開啟梅蒂奇家族輝煌歷史後,傳承予被尊稱為「佛羅倫斯國父」的老柯西莫(1389-1464),再到將梅蒂奇銀行成為法王金庫的「痛風皮耶羅」(1416-1469),並點到為止淺談對文藝復興藝術發展居功厥偉的「偉大的羅倫佐」(1449-1492)。
馥如老師運用她最巧妙的「環環相扣解說法」,開場先以佛羅佛斯市徽中的鳶尾花之花語-「愛的使者」,鋪陳梅蒂奇家族傾注愛建設佛羅倫斯這座城市,又以波提且利的《三王朝拜》畫作點出14-15世紀梅蒂奇家族裡的重要人物,中間還穿插「托斯卡尼回鍋湯」、「凱薩琳的橙沫鴨」、「焗烤菠菜可麗餅」、「及時行樂甜餅乾」等四道美食作為介紹梅蒂奇家族人物的伏筆,並以佛羅倫斯梅蒂奇大宅說明梅蒂奇家族家徽的型式及故事。
此外,馥如老師在介紹老喬萬尼、老柯西莫、偉大的羅倫佐等三位人物時,一併解說該人物在世時贊助或有關之佛羅倫斯現存於世的幾棟重要建築,如:洗禮堂、孤兒院(現為聯合國兒童協會辦公室)、聖母百花教堂。除透過孤兒院陳述當時棄嬰甚多之社會現實,更以趣味圖說及科學實證,說明布魯勒列斯基完成聖母百花教堂穹頂建造之不可能任務,也展現當時最為精彩、令人讚佩的天才工法。
今日講座,馥如老師引領我們我們以「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14-15世紀佛羅倫斯的各種顏色及滋味,彷彿我們與那些人物同在,一起品嚐道地的料理,一起見證佛羅倫斯的建設,真是一趟非常充實美好的回顧之旅。期待下一季的第二講,與「偉大的羅倫佐」及「文藝復興三傑」相會
堂主:
請容我整理蔚藍人文堂堂友的回應,當成是一篇集體創作,給主講人大大的鼓勵和滿滿的感動,優質堂友與優秀講員相得益彰,才是一場成功圓滿的講座。
*我喜歡老師豐富的內容, 聽得如醉如癡, 尤其軟軟的聲音,像聽故事, 不像聽演講。因爲進不了Zoom, 無法留言, 只能在這裏回答蔚藍的問題。
*今天聽到這𥚃真是覺得很感動,完全呈現出Iris 的真意,人間和天堂的界線不在生死,而是在人間也有慈善,像在Z字型的磚,承載世間的苦難。
因不小心跳出搖滾區,無法留言。也請堂主轉告,謝謝老師,非常感謝他讓我知道梅廸奇家族善的細緻面。感恩
我喜歡聽老師分享他用慧眼感受到藝術的真、善、美。
*楊老師的分享字字珠璣言簡而意深。如:在完成穹頂建築的過程中,引用了西方一句老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文藝復興靠的是一群人,借用前人的成果,發揮個人之潛能,藉由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不斷的堅持和努力,終於成就這數百年的偉業。
然而光是聚集智慧技術和人力尚不足成就如此鉅業,梅蒂奇家族就是當年的一道強勁東風,有了巨金和贊助者的慧眼加持是這項偉業成功最重要的關鍵。
謝謝楊老師親和的描繪和啟發!
*我住美東,昨晚第一次從頭到尾聽完楊馥如老師的演講,對梅蒂奇家族支持文藝復興,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暸解,這次熬夜非常值得。謝謝蔚藍人文堂和楊馥如老師。我最喜歡的是楊老師介紹百花大教堂穹頂是如何建成的故事。再次感謝。
*去年,楊馥如老師開講波特切利的 <春> ,我準時入場,卻已滿座,遺憾了大半年。昨日,早15分鐘進場,發現已有400多人等待,趕緊入座。
楊老師的聲音,柔和溫暖,吐字清晰明朗,內容有條有理,每一句話,就像 <春> 畫面中的花神,從手提袋𥚃抛出的一朶朶玫瑰,噢,不,是鳶尾花,不跟別花撞香,優雅、感性、獨特的香味,瀰漫在春天的夜晚。
花香是背景,前台端上濃醇的回鍋湯、薄脆的可麗餅;接著跟著14 歲的凱薩琳,長途跋涉,翻越阿爾卑斯山,把梅第奇家族的食譜,帶到法國,影響後世法國美食的創意。
以前總覺得梅第奇家族太複雜了,懶得理解。昨日,謝謝楊老師仔細地把梅第奇家族的歷史分成三個階段,深入淺出地挑出每一時期獨特的人物、趣事及事蹟;聽後真的就記住了。
也聽過數次百花大教堂穹頂的故事,還是老師的解說最完整、細膩、又有趣。終究是長住當地,把義大利的文化、藝術、風情、都已溶入在DNA 裡的居民,絕非在旅途中,從任何資深導遊聽來的講解可以比擬的。
三小時如沐春風的時間,一晃而過,欲罷不能。再次感謝楊老師無私的分享,及蔚藍人文堂所有志工的奉獻。
* 旅遊時的導遊在有限的時間,真的無法像楊老師有條不紊的從融合多方面的角度切入介紹給大家。 我去過義大利兩次,也都比不上去年與這次由楊老師講解中獲得的知識詳細,真是感謝。
* 很喜歡老師徐徐道來的故事引人入勝,令人神往!
* 講座太精彩也長知識了!像好朋友分享所見所聞,知識含金量百分百。
* 很喜歡和老師在線上互動,問答間不知不覺過了三個小時。
* 老師的講座架構太強啦~~~在書上看不到!
* 老師的備課很用心,資料豐富,講解仔細、口條清晰、內容精彩無比,有深度有廣度。
* 老師的講題多元多面向又會帶進善的訊息,從人文關懷角度切入藝術與美食,非常有吸引力!
* 我喜歡博學多聞又專精的老師,語調溫柔真誠,以五官感受,自然且真情的分享。
* 老師將義大利文化意涵,融入生活,拉近距離,富饒樂趣。
* 起承轉合,很有邏輯,引人入勝,不時有彩蛋。
* 細膩支線展開鋪陳,最後有意外總合起來,最重要的是切入點很有溫度,讓人覺得三個小時如沐春風。
* 去年冬天偶然發現到講座入口,很幸運跟上YouTube直播。我一直很喜歡老的娓娓敘述,點線面的內容,最後揭開謎底,讓我在冷冷的日本可以神遊義大利。今天排除萬難讓女兒請人照顧,三小時讓我覺得身心飽滿,是我在育兒中的靈魂食糧,謝謝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