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蓮 #蓮蓮的故事FB
<報平安>
三月四日已進住位於鄉間的Arteles 創意中心,展開駐村。
一切安好。
要朝夕共處的朋友,有來自摩洛哥、蘇格蘭、加拿大、法國、美國、澳洲,以及一位陸配到台灣十年的劇場工作者。共十二個人。
從池上綠油油的世界,ㄧ下跳進了整片的銀白,很不真實。
芬蘭人習慣安靜、尊重安靜;個人空間如是,社交空間也ㄧ樣。一群人在一起進食、坐車,不說話,是習以爲常的。所以我們這些外地人,也開始練習。
駐村的每個週末是禁語日。裡面和外面的世界,全然安靜、定格。
2020年在池上駐村時,剛回台灣兩個月,花了一星期的時間,才進入池上的生活步調。這一次的環境轉換更大。我順著自己的速度,慢慢潛入;在絕對的寧靜裡,等待裡面的聲音,要和我說些什麼?
或,什麼都不說。
Haukijärvi, Finland
文:曾瓊玲
對5、6年級生而言,飛揚的青春裡,一定有著民歌陪伴,雖然每個人心中有著不同的民歌記憶,但當音樂響起,那風中的早晨與微風往事,美好的歌聲就會秒飄心裡。
喜歡她渾厚且溫暖的中低音,聲音極具識別性,雖後她來轉至幕後,但她細膩的心思與敏銳的洞察力,不僅使其在唱片製作的領域有斐然的成績,在視覺藝術創作作品上,更有另一片風景。
在聆聽講座前,心中對新蓮老師的認識,僅來自民歌手的印象,原來蓮蓮姐從2020年尾第一場「音樂以外的回聲」、2021年初「往天涯的盡頭單飛」、2022年初「在人生的另一處轉折處」,到今日的「芬蘭的冰雪奇緣」已是她在蔚藍的第四場講座,且蓮蓮姐還有著另一身份-藝術工作創作者。
感謝蔚藍堂主的安排,在週日的上午,與蓮蓮姐相會在雲端,聽著她現場清唱與分享芬蘭的駐村心旅,同賞芬蘭的冰雪奇緣,雲端的堂友們,也體驗了一場跨國的內觀探索歷程。
*美好的緣起~背景篇
因為緣起及實踐的過程有著太多的故事,所以蓮蓮姐將芬蘭駐村,視為一個「事件」,在那冰天雪地中,藉由冰雪的滋養粹煉,心中更為純淨,創作也會有所不同,因為寧靜,透過覺察,那填補的力量,更豐富、也更具生命力。
芬蘭是千湖之國,土地上75%是森林,全國幾乎籠罩在大自然下,而人種是友善版本的俄羅斯人(同是斯拉夫民族)。芬蘭人,生活安全安定,有保障且有希望,所以被讚喻為最快樂的國家。蓮蓮姐開心地與我們分享駐村的美好,在那裡,藝術和當地生活及人文風情,皆緊密連結。
在那,有著朝夕共處的朋友,來自摩洛哥、蘇格蘭、加拿大、法國、美國、澳洲,以及一位陸配到台灣十年的劇場工作者,共十二加一人。雖然,蓮蓮姐從池上綠油油的世界,ㄧ下跳進了整片的銀白世界,起初感到不真實,但因有大自然的包圍,更能專注內心的對話與環境共融,在跨國的環境,創作、語言、混齡及跨界等多種元素下,藉由其他駐村藝術家相互激發,創作能量更為巨大。
蓮蓮姐分享,芬蘭人習慣安靜、尊重安靜;個人空間如是,社交空間也ㄧ樣。一群人在一起進食、坐車,不說話,是習以爲常的。所以我們這些外地人,也開始練習。駐村的每個週末是禁語日。裡面和外面的世界,全然安靜、定格。
雖然駐村結束後,沒規定一定要完成作品分享,所以大家的創作更具實驗性,在那舒服且友善的環境空間下,創作力不自覺從內心湧出,且與其他駐村藝術家,彼此共融滋養,作品自然產生。
演唱歌曲:夜裡的火車
「夜裡的火車,有很多聲音,從深深的黑夜,走到黎明…所有的安慰,是夜空中第一顆閃亮的星。」
*承~心靈篇
蓮蓮姐跟我們分享Andy Goldworthy ,一位環境藝術領域的藝術家,使用天然、暫時性的材料,其中包括他自己的身體,來作為藝術創作。所有作品都被設計為隨著大自然的消逝而消失,如:在田野與森林中,擷取樹枝、葉子、冰雪和風,為大自然營造出另一種風情,即自然也是藝術品,非常特別。其中Learning into the wind,利用人身懸浮的狀態,象徵丟入未知,並對未知完成信任,令人驚嘆。
芬蘭的雪地,一片安靜,能清楚聽見自己的聲音,空氣中充滿脆感,讓人能抛開原來的面貌,往內覺察變成自然而然,記憶拼湊、努力改變、創作模倣,都成了過程,可不斷探問自己,傾聽自己內在聲音,不受外界甘擾。
演唱歌曲:時差
「帶著你的愛,飛越千山萬水,來到另一個時空,與妳遙遙相對,萊茵河上的月亮,此刻是你的陽光,想寄思念入妳夢鄉,郤又弄不清方向」
*轉~創作篇
講座進行到一半,堂主蔚藍中場串場,短暫分享她至土耳其的奇遇與感動。同是往天涯盡頭單飛的人,都有著共同的心情,出遊在外,終有歸程。
蓮蓮姐提到,她在芬蘭駐村時,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冰雪湖畔上的椅子,那張椅子,是她在芬蘭的最愛,當她獨坐在湖邊時,遠望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異國的風情,匯聚了更多藝術創作的靈感。在那冰天雪地,竟能將心中的抽象轉為具象,從模糊到清晰,創作能量不斷變換著,放掉了過去,肯定、否定不停轉換,在打破界限後,更能迎向新的路程。
演唱歌曲:飛向異鄉的747
「747飛向異鄉,帶我到另一個地方,747飛向異鄉,思念淡的無法想像。747飛向異鄉,帶我到另一個地方,747飛向異鄉,任我孤獨任我流浪。」
*折~斷掉的影子
講座尾聲,新蓮老師感性的用「折」做了結尾,也訴說著她與歌者鄭華娟的故事。2024年3月21日鄭華娟遠行,蓮蓮姐人遠在芬蘭駐村,冰雪中,她把自己交給芬蘭的寂靜,面對諸多襲來的訊息,她什麼都不想說。
你我熟悉的歌曲「往天涯的盡頭單飛」那一年,兩位歌壇才女都要暫別台灣,是新蓮和華娟老師最後一次的合作。蓮蓮姐在講座中,分享她們在滾石的相知相惜,兩個截然不同個性的大女孩,以其旅行的經驗情感,唱出告別的心情及飛向遠方的喜悅。熟悉民歌的聽者,都知道歌壇這兩位才女,皆能寫能唱能製作,曲曲膾炙人口,耳熟能詳。
在新蓮老師的FB看到她寫著:
被老友告知「華娟走了」的時候,雖她人在芬蘭被好好的保護著,但心情仍像被餵了一口無法下咽的食物,怎麽都吞不下去。
人生過百,都會經歷與好友的離別、遠行,就像雲霧聚散有時,忽而交疊,忽而飄遠。且行且珍惜,情誼分合在所難免,有時話語不說,沈默更顯真情,就讓所有的美好,留在歌聲中。
演唱歌曲:天堂
「只是日日夜夜,歲月過去,走盡千萬里,我也曾嚮往,也曾徬徨,夢想的路上。日日夜夜,輕輕嘆息,只想告訴你,沒有愛情的地方,沒有天堂。」
謝謝蓮蓮姐的分享她在芬蘭的冰雪奇緣,帶我們體驗了芬蘭的寧靜、內在察覺、感受存在的價值。想像來自不同地方的13個陌生人,類似在一個獨特的泡泡裡,共同生活、創作四個禮拜,誠如蓮蓮姐所言,整個駐村經驗的效應,要待時間沈澱後,成果會慢慢浮現。感謝新蓮老師分享了John Cleese創作力:「創作力,不是一種才華,是一種運作的方式…最有創作力的人,在解決困難之前,要先接受不適合和焦慮,並願意與困難共處,接受它、和它一起玩耍、琢磨、擁抱一切可能性。」
太棒的分享,受用又充滿感動。
文:宋侑玲
一個人在書房專注聆聽蓮蓮姐生命中的起、 承、轉、折
彷彿也跟著再次探尋自己的生命歷程
從花東縱谷到北國雪鄉,走入蒼茫一片的雪白世界,芬蘭人很安靜,不多說話,只說需要的話;不論在環境上、社交上,都是安靜的狀態。
🌠芬蘭的空氣是「脆」的
蓮蓮姐以「脆」來形容芬蘭的空氣,任何一點點動靜都會打破那樣的沈靜,寧靜感無所不在的環境的氛圍,是需要適應的。
駐村海報上的SILENCE、AWARENESS、EXISTENCE,是吸引蓮蓮姐報名參加駐村計劃的最大動力;在寧靜中,深度覺察自己,感知存在。
當人與大自然連結的存在當下,
回到原點,沒有雜訊,就能往內走。
🌠 懸浮的狀態
在駐村的一個月當中,英國的藝術家 Andy Goldworthy創作的「懸浮的狀態」- 對未知全然的信任,放掉你所有的控制;產生了很大的啟發。
懸浮,就如同走進沒有聲音的狀態,任何訊息進來,看到了、不反應、讓它過去,只在當下,與所有的感覺在一起,即使不舒服,也不反應、不評論,繼續做自己。
懸浮的狀態會讓人不太舒服、想切斷,但如果能相處久一點點,你會看見不太一樣的東西;這樣的看見、觀察、改變的經驗,會使五感更加透明、清晰,甚至產生深遠的影響。
🌠探問生命的本質
什麼樣才是對我最有意義的存在方式?
什麼樣的我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本質上,我希望自己在生命中如何存在?往往當我們覺得自己處在最飽滿的狀態時,可能是在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上。
問自己:
什麼樣的狀態下最快樂(喜悅,發自內心的狀態)
什麼樣的狀態下最安定(心無雜念,踏實過生活)
😇蓮蓮姐的最快樂
女兒狀態好&快樂的時候、最飽滿、充滿創意、完成自己滿意的事物、克服困難、與朋友交心的連結、與內在自我對話、日常中很簡單、很踏實的小事…
😇蓮蓮姐的最安定
和賣菜的阿姨聊天、靜坐、看完一本發人深省的書、不受外境影響、和自己的老去和平共處、與大自然連結…
🌠際遇與刻意
在寧靜中的深度覺察,發現:現在的我,是努力去模仿、學習別人而來的;隨著人生的際遇、環境,有一些原來我所沒有的特質,是經過刻意去學習別人,而成為我的一部分。
潛意識當中,我刻意、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想像中樣貌的人;當你能看見這樣拼湊出的我,就是對自己的認知,你會知道自己是誰。
🌠框架
生命的狀態是流動的,我們必須允許任何的狀態發生。
人們常用「任性」形容不顧社會框架、只想過自我生活的人,同時有負面的意味。
但,如果一個人可以看見自己存在的方式,找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方式、了解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那麼,這個框就沒有意義、也影響不了他了。
🌠人生很多重大的事件,需要時間慢慢沉澱
每隔一段時間,可能對著重大事件又會有不同的解讀與看法。
就如同Andy Goldworthy在田野與森林中,擷取樹枝、葉子、冰雪和風,為靜默的自然造景,所有作品都被設計隨著大自然的消逝而消失,這些因素決定了作品短暫的生命過程。
面對觀者的不解,Andy解釋著:這一切不過就是生活本來的面目,世界上的許多事情都不會持久,我所做的是一項短暫的工作,完成之時也是它結束的時刻。
謝謝蓮蓮姐帶領的自我內觀與探問;面對不斷變化的生命歷程,學習與探尋的過程,或許才是此生最重要的目的。
文:Yvonne Wang
真的沒想到「silence, awareness, existence」因為透過新蓮的陳述,竟如此吸引我。
新蓮的講座很有層次,讓我們先了解藝術村所呈現芬蘭人寧靜的風格,餵養我們對藝術村不同藝術家的自我調適與彼此互動,接著從她的創作讓我們知道她的轉變,最後不著痕跡帶出對華娟的懷念。
其實一路的鋪陳讓我也掉入自我察覺與剖析,蘇格蘭裝置藝術家Andy Goldsworthy的懸浮創作讓我感觸最深。人們常因爲不舒服的環境選擇逃避,創作家對蘇格蘭高地懸涯的害怕卻選擇面對,直接懸浮於高崖上,讓強風衝擊,靜待新發現。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放下」。
新蓮說當不舒適衝擊你我時,先不要反應,靜觀其變。寧靜讓自己有機會察覺內心,才能發現內在的存在。破框可以讓我們活得更自在,懸浮才能發現更多可能。謝謝新蓮。
文:ShaoHua
對於「蓮蓮姐」王新蓮,除了「民歌手」的身分,其餘一無所知。今日透過蔚藍人文堂講座,才知蓮蓮姐現在的身分是藝術家。
「64歲依然有夢」,一開場蓮蓮姐就用簡報的文字鋪陳她今年3月從池上飛往芬蘭進行藝術駐村的緣起及計劃,以及不受年齡限制的人生精彩。
這場講座,蓮蓮姐以「起、承、轉、折」四段分述「背景、心靈、創作、斷開的影子」,並選唱四首鄭華娟原唱或創作的歌曲作為紀念,整體而言是一場結合自我探索、藝術創作、懷念民歌、緬懷故友的分享。
前三段有關芬蘭駐村的環境及森林雪景,讓我想起去年10月吳毓庭老師在蔚藍人文堂分享「來自深林的樂音-探索西貝流士」,而駐村一個月的體驗及創作,則讓我見識藝術家不同的人生經歷、看見蓮蓮姐作品的生命力。
在最令人動容的第四段,蓮蓮姐用珍貴的照片回溯與華娟姐相識相知的深厚情誼,並用渾厚低沈的嗓音,紅著眼眶、語帶哽咽地深情清唱華娟姐創作的《天堂》,歌聲裡濃烈的思念讓人心生不捨…
聽完講座,有感動也有感慨。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往天涯的盡頭單飛 」的路上,而這條路如何好好的走,如何揮灑色彩,都是每個人的功課。
希望自己到了蓮蓮姐的年紀,也還有夢,活得精彩!
文:李彬
感恩王心蓮老師真誠的分享,自觀和歷程,歌與遠方:「芬蘭的冰雪奇緣」。
在一個幾乎全然安靜的,不熟悉的環境,與一群陌生人一起生活,像什麼呢?像一次極限運動,挑戰自己,全然懸浮;像一個密室,突破束縛;像一場禪修,回歸自我。這是這場講座帶給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