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藍堂主
和馬芳老師約好的演講日期是母親節的週末。這是個全世界都忙著家庭團聚吃喝玩樂的日子,我本想上線聽演講的人應該會驟減吧?
*哇,四百多人上線!
一開場跟著青春鼓王,屁股在椅子上搖擺,把媽媽們都喚回那個年代,從美軍電台AFNT 到 ICRT,從搖滾樂、阿哥哥到扭扭舞,正是送給天下媽媽們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我本想這一場「奇聲異響」,可能是音樂裡的怪聲音,像是嗩吶、牛鈴、爆炸聲、砸碎聲、嬰兒聲等,唉,我的考前猜題全槓龜。
還是入場音樂小編厲害,一開場就是炒熱氣氛的草蜢「失戀陣線聯盟」,旋律對很熟悉,但是歌詞完全聽不懂。她選鄧麗君的「船歌」,是中譯印尼民歌「星星索」。
讓我真心佩服小E對音樂的涉獵廣泛,每一場入場音樂都能針對主題,配合海報色調,別出心裁,給提早入場的堂友有眼福。
*演講副標題是「從台灣到東南亞的歌史小發現」,來個意外大轉彎是「柬埔寨流行歌」,馬芳謙稱說:「沒招了。」
從柬埔寨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還可以挖出一系列的歌史小發現。如果只是播放歌單,那也不稀奇,馬芳的厲害厲害,是中西流行音樂對照比較法,非得是有數十年聽歌經驗,非得是浸潤流行音樂極深極廣極沈迷而無法自拔者,才能整理出這樣的脈絡。
聽馬芳的演講,有一個大訣竅,提早入場先聽他講流行音樂史的起源與背景,一路跟緊脈絡,從何而來又從何而去,選出代表歌手、專輯和精選歌曲,這下子可以省去在茫茫歌海中沈淪的時間。
*演講中,我的讀書會群組書友已經在小群熱烈討論。
「太讚了!我已經聽得搖頭擺尾,全身扭起來了。」
「馬芳太厲害了,老歌酷歌如數家珍,連柬埔寨版都收羅了。」
「老歌太好聽!好味越陳越香,一如古董越存越值錢。」
因為手傷,不方便使用3C,近來都在慢活,因此很開心昨晚聆聽了一場搖滾饗宴。
原來台灣在過去有不少流行樂曲帶著這些奇聲怪響的元素,而歷久不衰,幾十年過去了,依然能勾起往日情懷,讓人不禁想哼唱幾句。想起我以前聽歌都只關注到是誰唱的,唱些什麼,根本就忽略了作曲人的配樂、節奏感、曲風等重點細節,可以讓人坐著都可以扭動身子,真是愧對了這些才華出眾的音樂人。
謝謝馬芳老師,謝謝蔚藍,又大大擴增了我的眼界!
有堂友回饋:我們在柬埔寨住了三年半,我老公是台商住五年。
今早我問他「你知道柬埔寨有搖滾樂嗎?」
他就大笑,我看堂友分享,猜是在紅色高棉時期ㄧ同被消滅的。
柬埔寨是個很令人傷心的國家,戰爭被殺死的幾乎全部都是高知識份子,在柬期間遇到的當地人大部分都是純真善良,多找的錢要給他們ㄧ毛都不拿,跟政府官員呈現兩極,我有稍微了解到柬的政治,但還真的沒有關心到原來有音樂。
聽完昨日的演講,發現馬芳老師的謙虛包容,和他《也好吃》裡,對食物做法的海納一樣,雖然也有自己的獨尊,對別的方式,總說:「也好吃」~
喜歡這樣的馬芳老師。
*某主講人曾說,能成為蔚藍人文堂一線主講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是,演講技巧已臻完善且各具個人特色。
第二是,演講內容的知識CP值高,能收服來自全球高素質堂友。
第三是,演講內容必須有感動人的生命力,讓幕前幕後同心共鳴。
想來每一場演講都是主講人畢其功於一講的濃縮精華,堂友何其幸運,人在家中坐,名師雲端來。
文:曾瓊玲 2024.5.12
謝謝馬芳老師帶路,開啟回憶之窗,追回遺忘中的美好音樂,這場巧遇母親節的雲端講座,充滿著美麗懷舊又復古。
馬芳老師執筆藏墨、文采洋溢,不僅懂音樂、也懂美食,是斜槓中之達人,各種曲風及背景都瞭若指掌,稱他為行走的音樂百科全書,再貼切不過。
馬芳老師帶我們從歐美行經整個亞洲,再回頭聽著島嶼的翻唱,這趟驚奇的音樂之旅,不僅探索各世代的搖滾,也明白奇聲異響可化為世代的原動力,可以撫平戰亂的悲慘,支持人心激發生命,也打開了耳朵,聽到同曲的各國版本,跨國翻唱讓音樂更豐富多元與自由。
昨日的講座,讓美好的星期假日更有韻味,聽著講座,隨樂搖擺,音樂帶我們回味復古的時代。
*美國不僅影響台灣軍事經濟 更帶來文化與音樂的衝擊
位在陽明山的ICRT是許多人青春時代的音樂良伴,前身是AFNT,美軍電台全天候播放美國流行音樂,不僅對台灣流行音樂影響深遠,也影響著亞洲許多共同受著威權政治的國家們,藉由音樂,在政經和民生娛樂間,產生了微妙的平衡。
*青春鼓王喚回年少記憶 聽見音樂的奇妙與震撼
馬芳老師領著堂友們,聽著不同版本的「青春鼓王」,讓我們的耳朵繞了地球一圈,若非有深厚的音樂素養,哪能做得到。
老師選播邵氏電影《青春鼓王》(King Drummer),那是1967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井上梅次執導以及編劇,凌雲等領銜主演,電影主要講述一個船員成為音樂家所遇到的一些東西的故事,影片中,看見兩位鼓手PK ,雷霆鼓王手雖受傷卻出奇招,唱著"我是個爵士鼓手 一個發了瘋的鼓手 閃電般的聲音 發出了雷霆的怒吼"打吧、打吧,可見音樂的確能激勵人心,令人瘋狂,可把所有的煩惱,趕出心頭。
*一試成主顧 柬埔寨的搖滾風潮 令人震撼又驚訝
誠如堂主對馬芳老師的讚嘆,相信許多人在聽講座前,不知那有著美麗古廟的柬埔寨竟蘊含著豐沛的搖滾能量。馬芳老師雖自謙他非此領域專家,但他對柬埔寨搖滾樂的如數家珍,開啟了我們對柬埔寨的視野。
柬埔寨歌王Sinn Sisamouth 翻唱「青春鼓王」,具黃金嗓子的歌王,創作的歌曲達上千首,歌曲創作,融入西方及在地民風文化。
女歌手Pen Rang(公主等級),唱出妞妞舞的動感與青春活力奔放,那不受拘束音聲,釋放了人民的壓力 ,樂器多元有鼓、薩克斯風、電風琴等,多麼厲害的搖滾樂,由衷佩服柬埔寨的歌手們,不畏生死,在那嚴峻的政治環境中,還能點燃流行樂的瑰麗。
*1970 紅遍大江南北的Santana樂團 對柬埔寨及亞洲流行歌曲潛移默化
至今,Santana仍是世界搖滾樂壇上極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將拉丁音樂用搖滾形式搬上了舞臺,火力全開,熱力四射,衝擊著世界,也為世界搖滾樂的風格寫下難以被複製的篇章。
Santana 也深深影響柬埔寨歌王Sinn Sisamouth,歌王融合 Santana 及柬埔寨民族風,創作了「I Love Petite Girl」(我愛小隻女),那美好的奇聲異響(融合電吉他、鼓和電風琴等),新鮮又多元,竟讓我想起黃妃唱的「追追追」。
歌王不僅演唱及創作俱佳,還提拔了金嗓歌后 Ros Serey Sothea,聽著「Chnam Oun 16」 感受到編曲的豐富度,及那會勾魂的歌聲,當時柬埔寨的流行音樂,萬分精彩。
查網路文獻得知,Ros Serey Sothea 生於法國殖民時期的柬埔寨,15 歲參加歌唱比賽脫穎而出,從此開啟歌唱事業,很快就廣為人知並大受歡迎,西哈努克國王也讚譽她為金嗓歌后,她甚至唱而優則演,參與了幾部電影,或是演唱電影主題曲。
然而她的音樂事業因為時局的轉折,所以活躍期不長,大約從 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初期,她演唱的電影主題曲據說超過 250 首,可見當時柬埔寨文化產量之豐厚,如果這些發展後來能順利延伸,現在柬埔寨的音樂產業或許會是另一個光景。
謝謝馬芳老師的帶路,讓我們領略到柬埔寨那被遺忘的時光。
*雷絲絲的烏來追想曲 曲風中有滿滿的Santana
聽著老師選播Santana的Black Magic Woman及Evil Ways,那律動十足的曲風會振奮著人心。藉由馬芳老師的意外探索,我們聽到了雷絲絲銷魂獨特的嗓音,唱著收錄於《烏來追想曲》的「不要圈圈」,曲風中有滿滿的Santana,也有著本土味,so cool !
記得老師曾說到:「青春期聽的音樂一輩子難忘,並不是因為你處在音樂最好的時代,而是因為那是人生最關鍵的階段,而你,正處在人生最好的這幾年」。
聽了老師說到赤柬時代,那遺留下的美妙的音樂,更慶幸我們是出生在台灣,雖然我們也曾經歷戒嚴時代的威權,但我們就活在這個歷史裡面,沒法置身度外。
感謝馬芳老師,引領著我們,聽見我們的長輩在1970年代的音樂,開啟我們對台灣搖滾音樂的在時代變遷中的發展歷程,也期望當今的流行樂壇,踏著前人的腳步,寫出自己的歌、並唱著自己語言的歌。
文:Lily
今早聽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演講第248場。主講人馬世芳老師。
今天從西方搖滾 Funk, Disco 談起。談到 Santana. 然後進而再影響東南亞柬埔寨搖滾。還有台灣的搖滾史的影響。最後一首放的是客家歌曲,含歌詞。每次聽蔚藍人文堂演講都收穫滿滿。聽到不同領域的新知識。講到柬埔寨就聽到因為政治和戰爭,柬埔寨1/4的人口被凌虐死亡。這些作曲家也是其中被戰爭消失的一群人。
聽了覺得我們很幸福。都沒有經歷戰爭。希望世界和平。停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