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堂主
我和王導相識時間不長,因為讀他的書,讀他的文,研究他的專訪,感覺和他相識許久,可以在Q&A時間問出許多深刻且細微的問題。
他這個人太有趣了!不是因為他這人長得彆扭,不是因為他這人話多,而是他這人就是個大寶藏,一開講就是百無禁忌的話題,浩瀚豐富的知識和精彩絕倫的經歷,我心目中的智慧長者。
*
當我讀「十年顛沛一頑童」、和「調笑如昔一少年」時,隱約中覺得可以從兩本書裡分出三場演講,除了王導的個人小自傳,還有寫作史、電影史等,而一切創作的沃土都來自童年,其言也真,其人也誠,故能感人肺腑。
王正方的寫作啟蒙老師張書玲從一句話、一篇投稿、一本日記本,對學生的鼓勵和影響是深遠的,而這深遠又影響到千千萬萬的讀者,復刻那年代,從十年顛沛的文字到七十五年前老北京的影片,即使王導年過八十又五,記憶猶新,童年依然歷歷如繪。
*
難得的是,王導在演講中拿出許多珍貴照片和個人收藏來佐證。像我們這樣搬家無數次,漂泊海外多年,很多紀念品都已不復存,更何況要保存八十餘載的家族照片。
從第一張全家福到最後一張全家福,而今只剩下一個人,王導說故事之際想到人世荒涼,想起母親的話,不禁老淚縱橫。「小方,最近又在玩什麼花樣啦?」母親那憂愁又不放心的表情,一生掛念的小兒子,母愛牽繫著飛翔的風箏之心。
寫個人回憶錄,不是為了誇耀豐功偉業,是為了難忘的感動、歡笑、對白、段子,為了說不完的關懷、因歉疚而傾訴、因受挫而自勉,因為無法克制的憤怒,因為曾經的過失、懺悔、衝動、莽撞、也是懷念、感恩、思念,藉著文字重整這一生。
但得活得夠久,記憶夠好、耳聰目明、頭腦清晰、言之有物、立論清晰啊!
*
演講中,王導念兩段書裡的故事,由母親的角度回憶和父親的相識交往到結婚,由兄弟倆的角度看見月下舞刀的父親,寫同在屋簷下的世交玩伴後來都是名人的林海音一家人。
作者朗讀自己的作品最見真情,尤其是從小在國語家庭培養出來的字正腔圓和情感豐富,他親自示範這種語言功力、吐字發音、抑揚頓挫、聲調表情等的正確到位。正呼應王導在電影上對演員和對白的要求,要自然、要真實、要獨特、要傳神。
從文字、到語言、到影像,王導皆能駕馭自如。
*
從文字和演講中,當我第三次看「北京故事」時,看出更多細節和細膩安排,王導用對話來帶著劇情走,能表演就不敘述,適度的留白和剪接跳接,是故意讓觀眾的想像與情感去參與電影的劇情。
若要說王導的電影這條路,一路上遇到奇人異事,又是另一場演講了。
這是一個理工直男的人生閱歷,看過讀過聽過才懂得,出自童年的影像轉化成作家的養分,電影創作是他的表達工具之一。
末了,以「不准吃馬藥」一文為老哥平反,道出王正中院士發明治療河盲症的特效藥,成功終結西非億萬村民因寄生蟲造成失明的災難。
*
他總說自己從小調皮搗蛋、長大常惹事、不務正業、課業成績差.....。王正方絕對是聰明絕頂的厲害角色,這就是我們最顫慄的那類同學,總謙稱說:「昨晚我都在看電視,早早上床睡覺,都不知道今天要考什麼。」偏偏考試最強的頂尖同學,一拼命讀書就是常春藤名校的電機博士和大學教授。
但這都不是他的人生目標。王正方一直秉持父訓,做有趣的事,當有用的人。
書香世家的小兒子,天生反骨具有反叛精神,年少想反抗制式體制,嚮往美國自由民主,中年在兩岸三地處處碰壁也絕處逢生,不斷跨越多元領域,一生柳暗花明的境遇,廣結五湖四海的當代文人雅士,這些都是作家的創作泉湧。
*
不老頑童,自言我只會說自己的故事,而且只有我才能寫自家的故事,秉持真、善、美,還有勇氣,羅網一大群王正方的鐵粉!
文:曾瓊玲
王導像一位行走於江湖,身懷絕招的武功高手,聽他談笑風生說著自己故事,謙沖自牧的描繪多彩的人生,佩服這位老頑童頭腦靈活,將生活過得如此豐富有趣。
此場講座,除了品味王導的精彩回憶錄,也認識到幾位他生命的貴人,啟蒙他寫作之路的良師益友,才華洋溢又懂知恩圖報,王導那凡事無愧於心、盡其在我、自由自在、千山獨行的胸懷,令人讚賞。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王導自謙他沒有降龍十八掌,自嘲人生沒有值得驕傲的事情,但往往武功愈高的人,愈是戒驕戒噪,王導就是如此,否則怎能說著說著自己的故事,就可成就四本人生回憶錄。
調笑如昔一少年,寫到王導青春年華的回首與追記,1948年少年王正方隨父來台的求學歷程與生活體驗,成長過程的調皮搗蛋,充滿笑料,非太平的年代,記錄了大時代裡的生命細節,以自己的親身經驗,說出非虛構的真實經歷。
王導說書、教書、寫作、拍電影,樣樣通,且都是他喜歡做的事,他認為,能做出讓人開心的事,就是人生最快樂之事,秉持父訓-----王壽康(字茀青)教導他做個有用的人。
*啟蒙老師鼓勵與讚語 成就四部回憶錄與北京故事
王導在講座中真心感謝他幾位啟蒙他投入寫作的師與友,他念舊重情,寫書、開講之其中用意,是為了感謝那些曾經提攜他的師與友,並藉由文字梳理一生,憶親友並道謝及道恩。
師徒情深,王導說到國小老師------張書玲老師真情流露,張老師慧眼識英雄,從王導自由發揮的一文「我的哥哥」,給了87分的高分,看出這調皮搗蛋的孩子的文采,2006年王導新書發表會,張老師親臨現場,給予王導深刻難忘的回憶。
聽到此段,我也回想到國中小學時,也曾有過被父親規定用毛筆寫作文,及每天拿著國語日報讀文章的時光,雖然年少的我,百般不情願,但回憶當時,對父親的教導也滿懷感謝。
*龍兄無虎弟 思兄之情 溢於言表
王導說起哥哥,風趣又生動,哥倆好情意深,雖從小互相搶菜、互別苗頭,但從「搶」的過程中,看出兄弟倆良性競爭下,親密的感情。2017年王正中教授因病離世,哥倆僅賸一個,王導深感孤獨如地獄,喃喃自語:「我是王正中的弟弟。」道出對哥哥的崇拜與驕傲。
寫回憶錄謝師友,也謝著親人。王導寫完《十年顛沛一頑童》,定稿後先發給重病的哥,一星期後,王正中教授寫了一句話:「一口氣讀完了它,人間至樂,莫過於此。」這是龍兄給虎弟,最好的的肯定與讚美。
*讀者之福 王導不凡的人生 通通寫進書裡
王導撰寫了《十年顛沛一頑童》、《調笑如昔一少年》、《志在四方一男兒》等回憶錄。作品幽默、風趣,聊電影、聊人物、聊曾經時代的動盪,活潑風趣,又引人深思,展現他直來直往,特立獨行的處世風格。他曾以香港電影《半邊人 Ah Ying》編劇/男主角,獲香港金像獎提名,也編導美國劇情片:《北京故事 A Great Wall》,並撰寫多部中英文舞台劇本、電影劇本。
王導總有說不完的自信,他說他寫的刻本要留給自己拍,若寫劇本讓人拍,他比喻好像自己的女兒被人遭踏,乾脆把他名字拿掉算了,這就是真性情的王導,用自己的方式,真情擁抱世界。
王導在講座中朗讀兩段書裡的故事,語真情切的說到父母親的相識,及對父母親的懷念,他以書會友,開心提到讀者曾回饋他「山東民眾教育館」1934年的舊照片,今昔的對照,令人感動,也證明他的書寫不是虛構。
*新的影音科技 給老北京上了真實的顏色
王導在講座中播放2019年9月30日,經過近一年半的深入研究,由傑尼索夫操刀、基於這些彩色膠片整理的紀錄片《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的中文版,看見200盤彩色膠卷中的影像,令人驚讚。
查網,傑尼索夫在為「雲中錦書:我和中國的故事」錄製的影片最後表示,「我們和我們的中國同事也將不斷挖掘新的故事,為我們偉大的國家和人民的繁榮和發展服務。感謝蔚藍,讓我們認識了這位風趣有料的王導,出生書香世家,人生閱歷太精彩,妙語說出大時代的回憶,童心不老也笑忘人生,生命被他玩出種種滋味,他的人生就是精彩的一本大書。
降龍十八掌,招招實在,
不禁想到一首兒歌「無敵鐵金鋼」,趣改如下:
「王匪是正義的一方
要將回憶錄永流傳 有智慧有膽量
頑童志四方電機的專長在身上
智慧風趣點子王 不怕苦不怕煩
勇敢闖他鄉跨域電影界 保釣真英雄
人生驚濤浪 無敵老頑童
真好漢 真英雄 無敵鐵金剛」
文:ShaoHua
今年1月底在蔚藍人文堂,聆聽王正方導演的斜槓人生及家族故事,對王導以頑童本性之幽默敍事,及真情流露的男兒本色印象深刻。今日再度於蔚藍人文堂聆聽王導說自己的故事,依舊覺得內容充滿趣味也令人動容。
王導謙稱「降龍十八掌」他只會一招——說自己的故事,然而這一招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而他自己的故事也是歷史的縮影,讓聽過演講的人們,一一降服於其精彩的故事裡。
今日講座主軸是王導寫作的緣由,他以其小學六年級所寫之《我的哥哥》作文得到老師的肯定及讚美為引子,接續說起自己第一次投稿刊登於國語日報,進而書寫小說、劇本創作、電影故事,再到近年陸續推出的自傳回憶錄。
這一切都源於記憶裡難忘的感動、歡笑,還有心中對父母歉疚之傾訴,或是受挫折之自勉,以及對時事新聞之直言。
我特別喜歡聽王導談家族的故事,講座中王導分享他所執導的《北京故事》,也從已出版之回憶錄書籍中選段談父母的青春戀曲及家庭故事,內容真摯深情,讓我感同身受的懷念起許多人事物。
聽完講座後,拾起手邊尚未有空閱讀的王導第二部回憶錄著作《調笑如昔一少年》,我想該是時候好好品味王導的文字,回到那個對我而言陌生卻又充滿歷史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