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蔚藍堂主
#馥式金句
腦如其人
馥如的臉書建立個人風格,開闊展現台義交融的生活美學,跨越繪畫、音樂、建築、文學、美食、旅遊等各領域,最終以大腦神經學的奇趣點,帶領大家進入豐美、豐盛、豐采、豐富的靈性之美。
字如其人
馥如常將一個大家熟知的單字,以拉丁文字根根源,尋思最初的發想,重新看待這個字給予新生命。不同於經典文學的說文解字,不說字形、字音、字義,大腦轉個彎,借用西方思維,打開新視窗。
文如其人
馥如的斜槓人生有諸多轉換角色,其核心都是文藝復興的人文精神,生活時時處處每每出現驚人之語,謂之「馥式名言」,簡單而深刻,細微而悠遠,摘錄十句「馥式金句」如下:
1.什麼都不做,放空也是一種自我保健。
2.不管晴雨,都自備好心情。
3.順其自然的東西都是美好的。
4.知道善用,生命才有長度,比起長度,我更在乎亮度。
5.不敢冒險,才是人生最大的危險。
6.每一件事都在對的時刻發生,不早也不晚。
7.人最強大,不是最堅強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
8.要能無可取代,必須與眾不同。
9.自由是人類能自豪的唯一禮物。
10.世間萬物,美食最不可辜負。
這週末蔚藍人文堂的全球雲端公益演講,馥如老師帶領我們看懂梅蒂奇家族,一個家族,一朝世代,一代風華。
「美」是生活裡的事,有錢不等同俗氣,品味由自己定義。
文:ShaoHua
創下雲端講座一開放入場就500人爆棚的紀錄,總得加開YT直播造福向隅粉絲,這是擁有超高人氣的楊馥如老師每回在蔚藍人文堂開講的盛況,而今日這場《細說梅蒂奇:文藝復興傳奇家族興衰史》系列第二講亦不例外。
這場講座主題是「夏之綻放-家族的奮鬥與佛羅倫斯大建設」,馥如老師除了幫大家複習上一講提過的梅蒂奇家族族譜、起源、家徽,也補充梅蒂奇家徽的不同型式,以及梅蒂奇家族透過掌握議會、行會,運用自助人助神助之方式,將整個家族從「外來者」晉升為「統治者」的𡚒鬥史,並兼談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人的價值觀、梅蒂奇家族興起時期的建築大工程成為如今到佛羅倫斯旅遊的重要景點,如:喬托鐘樓、聖母百花教堂、行會教堂、領主宮、傭兵涼廊、聖羅倫佐教堂、梅蒂奇家族墓園、圖書館。
今日講座如同一場深度藝術、建築及美食旅遊,馥如老師帶我們登上喬托鐘樓俯瞰佛羅倫斯,細數城內重要建築,也以佛羅倫斯領主廣場為中心,談焚火墓誌石的恐怖歷史、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並走訪羅倫佐街區、市場,甚至端上一道佛羅倫斯大牛排。她在品味美食之際,還能兼談在佛羅倫斯吃牛排的習俗源於聖羅倫佐的殉道,我想馥如老師廣受眾人喜愛的原因之一在於她善於將很多事物串連在一起,卻又說的那麼輕鬆自在,引領聽者進入她立體建構的內容,聽完收穫滿載。
我喜歡馥如老師今天在談行會教堂說的:「有了光才能看清楚自己」、「文藝復興讓我感動的是自己的價值,自己定義」,也喜歡她說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一手爛牌卻贏得漂亮的勵志故事」,更喜歡她最後分享羅倫佐圖書館閱覽室彩繪玻璃窗上的拉丁文銘文「Festina Lente(快得從容)」,要人追求速度時不忘優雅與從容。
拜科技之賜,線上講座不受空間限制,讓身處各地的千名聽眾能在同一時間齊聚雲端聆聽相同的內容,已是奇妙之舉,而透過馥如老師的解說,讓我們穿越時空重返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透過存世的偉大建築及藝術作品景仰那輝煌年代的人事物,更是神奇之事。
對於義大利及文藝復興時期,始終有難以言述的憧憬及嚮往,還沒能有機會前往義大利一探究竟的我,特別珍惜在蔚藍人文堂聆聽馥如老師談義大利及文藝復興的大小事,也在每場講座得到非常多的資訊及感動。感謝蔚藍人文堂,期待馥如老師的下一場講座,續聽梅蒂奇家族「秋之璀燦」篇~
PS. 馥如老師今日以前所未見的新造型亮相,她說年屆半百,在下個十年想過沒有框架的生活。我很佩服她總是很有想法及目標,值得向她學習。
文:曾瓊玲
義如往常,馥如老師的講座,二分鐘內爆棚,500名進入搖滾區的全球鐵粉,興奮的在聊天室互道早/晚安,和YT的大家,義起在雲端守候梅蒂奇~夏之绽放。
聽著老師輕聲細語,說著梅蒂奇家族的奮鬥及佛羅倫斯的大建設,如同坐著時光飛船,遨遊5-600年前的歷史現場,感謝夏日頂著新造型的馥如老師,綻放三小時的陽光,進行到中午用餐時間,老師唯恐堂友們腦容量不足,迷路缺氧到外太空,還貼心的帶領著我們義起深呼吸,用炭火直烤大白牛(chianina)的料理為大家腦補,讓我們對佛羅倫斯---翡冷翠這美麗有愛的城市,更加地義往情深,充滿著滋味。
馥如老師的講座如此受歡迎,因為她是融會貫通的知識控,能將盤根錯節化繁為簡,用說故事的方式點出意外驚喜,這些藏在細節處的亮點,需要老師以智慧之光才能點亮。
講座開端回溯歷史上的1492年,除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外,偉大的羅倫佐也在那年去世,為何羅倫佐如此偉大,因為當時的佛羅倫斯不只經濟鼎盛,還因羅倫佐為文藝復興投入了大量的愛,讓梅蒂奇家族如夏日的繁華似錦。
*梅好有愛 偉大的羅倫佐締造文藝復興的光輝璀璨
聽著老師說,羅倫佐成為文藝復興重要推手,但因為羅倫佐在義大利是菜市場名,為了區隔這位重要人物,後來大家都稱他為「偉大的羅倫佐」(Lorenzo il Magnifico)。
雖然羅倫佐的父執輩–喬凡尼(曾祖父)、科西莫(祖父)、皮耶羅(父親)都因經營梅迪奇銀行累積大量財富、熱愛藝術,但家族唯有羅倫佐有遠見,在藝術、文學上投入大量財富,使得藝術家獲得贊助,在不用擔心收入的狀態下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使得文藝復興風氣在羅倫佐時期到達巔峰,挖掘不少藝術天才,如米開蘭基羅、波提切利、拉斐爾等,這股風氣也逐漸蔓延歐洲國家。
羅倫佐,創造佛羅倫斯的美好時代,也帶領佛羅倫斯共和國進入黃金時代,文藝復興發展到達巔峰,成為歐洲藝術知識的樞紐,市民豐衣足食,他有遠見也惜才,火眼金睛看到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及建築天份。16世紀,教宗克雷蒙七世也委託米開朗基羅設計美侖美奐的羅倫佐圖書館,讓後人有機會看到梅迪奇家族珍貴的古代收藏品。
*好景不常在 宗教至上沙佛納羅拉驅逐了梅蒂奇 也摧毀了人類文明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佛羅倫斯有著大衛像的「領土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別忘了看看海神噴泉的地上有個碑被稱為「焚火墓誌石」,走在佛羅倫斯的領主廣場,抬頭看風景,聽老師說故事,才會看見地上的那塊焚火墓誌石,原來這個舉世知名的廣場,竟曾是個恐怖的焚火場。
老師在講座開頭,就提醒著我們要記得這「1492」年,改變佛羅倫斯人生命的一年,「偉大的羅倫佐」在這年去世。隸屬於天主教道明會的沙佛納羅拉修士認為:「這些享受生命、投資藝術品的行為,都是不對的、都是腐壞人心的,所以不管是藝術哲學還是感官享受,都是降低道德的壞東西。」他自稱是「先知」,可以跟上帝溝通、預言未來。
沙佛納羅拉驅逐了梅蒂奇,因偏見的認為藝術、哲學、感官享受,皆是會讓靈魂腐敗的壞東西,所以他將所有與宗教無關的東西,點燃「虛榮之火」全部燒光。但歷史告誡我們,過猶不及,因怨恨會反撲,在1498年,在同一地點,沙佛納羅拉和另兩名修士處以死刑,這是焚火墓誌石之由來。老師引用德國的首相俾斯麥之名言:「愚者從經驗中學習,智者從歷史中學習」。提醒我們,站在歷史的足跡,更要深刻的省思。
*因為藝術因為愛 所以義無反顧 柯西莫一世讓梅蒂奇東山再起
這個家族以經商和金融業致富,往後家族勢力一步一步從佛羅倫斯擴及義大利以至於整個歐洲,成了歐洲勢力最大的名門望族之一,影響力遍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各領域長達三個世紀之久。從春之萌芽到夏之綻放,經老師回顧串連,更能明瞭梅蒂奇家族對佛羅倫斯城之愛,從建築到藝術,藝往情深 。
講座中,馥如老師喜歡用抛磚引玉的方式,先放一張圖,點了一個問題,讓堂友們先看圖思考,在聊天室回應,再由老師細說其梗概,這樣的互動,更能引人入勝。
從梅蒂奇大宅的內部,看見這個起家厝的家徽,圓球有著藥丸、柳橙(波提且利的”春”圖上方即是橙樹)、補丁及錢幣(巧合的與借貨行會徽章顏色互換)四種說法。梅蒂奇家族是歐洲富有的家族,而且也是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超過三個世紀所累積下來的繪畫,雕刻,珠寶首飾,和各式各樣的藝術品,「梅蒂」的令人驚「奇」。
梅蒂奇家族掌握佛羅倫斯兩大權力核心---議會及行會。老師用了一張圖,帶出14世紀的佛羅倫斯,圖中有1299起建的舊宮(領主廣場)、1376起建的傭兵涼廊、1337起建的行會教堂、及1296年起建的主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及1334起建的喬托鐘樓,喬托鐘樓堪稱是全義大利最美的鐘樓,是由文藝復興繪畫第一人---喬托(Giotto di Bondone)起建,完美融合白、粉紅及綠色的大理石裝飾,喬托死後,費時25年由三人接力完成這美麗的鐘樓。有機會的話,真想登上414階,俯瞰佛羅倫斯的城市風光。
*領土廣場前的虛榮之火己遠颺 大衛像佇立於重生後
老師提到,行會教堂外牆的〈聖馬可〉雕像,是亞麻紡織行會委託多納泰羅雕刻的,多納泰羅雕刻的聖馬可像,開啟了文藝復興雕刻新時代。多納泰羅另一件作品,是全世界都認識的藝術品〈大衛〉,是藝術家們喜愛的題材,查網路,文藝復興時期的韋羅基奧(Verrocchio)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17世紀巴洛克時期的貝尼尼 (Bernini )等人都相繼製作了大衛雕像,也可以看出藝術家們對多納泰羅的崇拜與尊致。
沙佛納羅拉去世後,梅蒂奇家族又推翻了之前的宗教共和國,所以新的政體就產生了。而1504年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也就此誕生,因為大衛是一個很年輕很勇敢的象徵,放置在領土廣場市政廳舊宮(Palazzo Vecchio)入口,但領土廣場放的大衛像不是真跡,而是1900年一位雕刻家的複製品。
大衛的真品在佛羅倫斯美術院,米開朗基羅的大衛與眾不同,不只要脫脫光,不要跟巨人哥利亞的頭在一起,也要跟前輩的大衛不一樣。細聽馥如老師娓娓道來,明白米版的大衛,從眼神、手到腳,全身專注、緊繃、蓄勢待發…。為了〈大衛〉,米開朗基羅閉門造像近兩年,直至1503年6月施洗者約翰節,首度公開亮相,這全身上下充滿著靈魂的大理石雕像,一鳴驚人。
*建築以聖羅倫佐為名 因為羅倫佐太偉大了
「聖羅倫佐大教堂」附近,這個街區有梅蒂奇家族的教堂 、米開朗基羅為該家族設計的圖書館,還有梅蒂奇家墓,全都以「羅倫佐」為名,為了紀念聖人羅倫佐。
老師帶我們回顧西洋史,在西元三世紀,羅倫佐原來是羅馬的執事,負責管理帝國財產,卻被指責過度發放物質救助窮人,並在基督徒迫害中殉道。處罰他的方式,真的很殘忍,從容就義的羅倫佐被放在大鐵架上,下面燒煤炭。一陣火烤後,他說:「這邊已經烤熟,你們可以把我翻面了。」
天哪,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與意志力。也因此典故,聖羅倫佐是廚師、煤炭工人、燒烤業者、消防員、圖書館員的主保聖人,原來如此。
老師提到,去佛羅倫斯,除了到聖母百花大教堂外,必遊景點之一還有梅蒂奇街區:梅蒂奇家墓(王子聖堂)、聖羅倫佐大教堂、羅倫佐紀念圖書館、舊聖器室、新聖器室這些大建築群。這大建築群,並非同一個年代與同一個建築師設計興建,像聖羅倫佐主教堂與舊聖器室是由文藝復興早期建築師布魯內雷斯基設計,羅倫佐紀念圖書館、新聖器室則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
聖羅倫佐大教堂教堂與梅蒂奇家族的關係密不可分,舉凡該家族的婚禮、洗禮、喪禮都是在這舉辦。而這裡也是人稱「國父」的老科西莫長眠之處。
*米開朗基羅是全方位的天才 羅倫佐紀念圖書館是必遊景點
米開朗基羅雖以繪畫起家,但他夠聰明,懂得跳脫框框,跨領域建築設計,以一個雕刻家來構思,以行雲流水的線條做樓梯(如同巧克力噴泉),打破舊有格局,雖華麗的視覺效果大過實際用途,拾階而上,真的美得像天堂的樓梯,從照片中,看見弧形大階梯如同瀑布般流下,流動感十足。
老師提醒我們,要仔細觀察天花板和地板,閱覽室的窗戶是以梅蒂奇家族家徽所設計的彩色玻璃窗,地板是麗的紅白陶土地板,現在不能踩踏,只能走兩側走道。老師也點出細節,彩繪窗下方中央寫著Semper「永遠」,有些事真的值得永遠珍藏心底。
謝謝馥如老師一場精彩的講座,堂友們皆有著滿滿的感動。誠如老師所言:給予的人,最有力量。感謝老師將浩瀚的家族歷史及文藝復興,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三小時將不容易,說得很容「義」,讓我們跟著老師學習,跳脫框架、找出隱藏版的自己、從容自在,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即時行樂度過每一天,越過生命的限度,讓生活過得如四季之繽紛,如日月星辰之變化萬千。
文 :蔚藍堂主 2024.6.9
全球矚目馥如老師髮拉利的首髮場,很榮幸在蔚藍人文堂隆重登場,打破框架做自己。
*
想像一下,有1200人在現場聽演講,主辦單位要花多少時間、多少人力、去做多少準備工夫?
而線上演講,只要三個義工搞定全場1200人,還不用收拾善後,結束時按下 leave,搭個筋斗雲就飛到十萬八千里了。
因為不收費不報名,也就沒多餘的人力和財力回客服回客訴,敬請見諒。因為尊重演講者的版權,演講前叮嚀請勿錄影錄音,也不回放,感謝優質聽眾都有心靈契約。
四代同堂共聚一堂,神遊佛羅倫斯三個半小時到忘我的境界,一如堂友所言:「一早起床打開知識的窄門,走出來的時候已經有一顆無限寬廣的心。」
*
第252場創下1200人,和三項紀錄:
1.演講前一小時,已經有百餘人在雲端排隊。
2.演講前二十分鐘,Zoom已經500人爆滿。
3.正式開講才開放YouTube連結,十分鐘內有600餘人上線。
感謝在聊天室的堂友們,貢獻648個留言,造就一場文藝復興交流研討會,你們是最聰明的人,問出最棒的問題!
感謝大家珍惜講者的智慧。
*
老實說,演講前我不知道講者的內容,我們沒排演。堂主致詞卻極有默契切中重點,分享我喜歡的「馥式金句」:
1.有了光,才能看清楚自己。文藝復興讓我感動的是,自己的價值自己定義。
2.大衞像的故事,故意選一手爛牌,卻贏得漂亮的勵志故事。
3.虛榮之火看出人類行為的反撲過猶不及。當我們站在歷史上,從故事的層層紋理,更瞭解人類曾經發生的事。
4.卑斯麥說,愚笨的人從經驗裡學習,聰明人從歷史裡學習。
5.像喬托的O,Come l‘O di Giotto,形容完美執行一件事不費吹灰之力,信手捻來卻渾然天成。
6.文藝復興時期每一個人慢慢地活出自己的風格,人文主義盛行。當階級被打破時,商貿發達,產生富有新市民,每個人都可以享受藝術,都能享受美與被愛。
7.喬萬尼.盧切萊家訓: 好好花錢,比賺很多錢帶來更多滿足,也更榮耀家族。
8.宗教是生活裡的事,只要能安撫人心,讓人相親相愛的,都是好宗教。
9.文藝復興的佛羅倫斯家族能好好賺錢,好好花錢,成就無與倫比的文化遺產。當五、六百年的後代看到這些藝術遺產,心靈超越時空而與之相連,這才是人類的故事。在歷史的長河裡,每個人都貢獻自己的靈魂在其中,超越肉體與形體,讓美得以代代流傳。
結語:Festina Lente 快得從容,世界越快,心要越慢,永遠(SEMPER)要放在心裡。
*
馥如老師以身試髮,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及時行樂(Carpe Diem),智慧花錢,這一堂課教我們看懂美的細節,活成文藝復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