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藍堂主
這場演講打破了苑默文老師的三項紀錄:
*開場前12分鐘,500名人端坐雲端貴賓席。
*創下單次聽演講最多人數,Zoom 裡500人,YouTube 加開兩百多人直播旁聽。
*苑老師第一次全球雲端演講,聽眾涵蓋世界各地,有留言區現場打字為證。
這場演講創下蔚藍人文堂三項紀錄:
1.三語同時口譯演講人,除了巴黎的雲中君老師講法語、義大利的楊馥如老師講義大利文,巴西的謝如欣講葡萄牙語、顧素琿老師會德語,還有苑默文老師講阿拉伯語,不時穿插三語演講,講解字根、字源和字意。
2.第一次有來自北京的穆斯林來演講,現在苑老師是台灣女婿。他曾經是世界宗教博物館研究員,對台灣研究和推廣伊斯蘭文化不遺餘力。
3.第一次有外籍書譯者來演講,而且是我搞不清楚的伊斯蘭文化,讓我不得不特別佩服他。
這星期我做功課時,常會私訊請教苑老師。苑老師的厲害是,我提到奧罕.帕慕克的大作「我的名字叫紅」,或是「純真博物館」,或是「伊斯坦堡」書中的某一段落,他總能即時解惑。甚至是我傳一張來路不明的照片,他都立即指認出處和原由。
因此我猜測,苑老師也是一位雜學者,平日博學多聞,博覽群書,通曉多國語文,不只是翻譯伊斯蘭文化的書,光是聽他說話的遣詞、造句、措辭、出處,能信手捻來,引經據典,果然是一位愛書人!尤其是,演講中不小心話題岔出去,那些旁枝末節,正是靈感乍現,閃閃發亮之處。
誰叫我是伊斯蘭文盲呢?
今年四月時,我去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感動啊感動,震撼啊震撼,崇敬啊崇敬,可是說不出個所以然,看不懂高掛大廳的書法體寫什麼,看不懂藏在建築裡的古蘭經的意義。
我在烏魯清真寺,伊瑪目唱著和諧靜穆的祝禱詞,優美啊優美,看著金光閃閃的古蘭經,高貴啊高貴,在神學院的書架上看到整齊排列的古書籍,好奇啊好奇,可是不懂啊不懂。
今年五月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觀伊斯蘭藝術展區,那些精雕細琢的作品,那些能工巧匠的手藝,那些大師傳世之作,不懂啊不懂。我就是一個觀光客,拍照打卡,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將此物定位。
定位在時空之間。歷史是一條鎖鏈,透過這場線上演講,把前後各為因果的種種事件聯繫在一起,讓人們對人時地物事的來龍去脈,有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如果今生能走到歷史現場,以建築為體,以文化為師,撫今追昔,仔仔細細像拿著放大鏡似的,看清楚這幾何設計、這花草圖案,這書法體的聖訓,那我對揭開伊斯蘭的神秘面紗,會更真實的看見。
聽眾像是坐著飛毯,環遊世界,看盡最著名的伊斯蘭建築特色、種類和用途。苑老師講課三個多小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除了一一回答觀眾的問題,最後我問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伊斯蘭展場,他又整個人充滿電力,眼神泛光,滔滔不絕。
會後,苑老師說:「今天的堂友問出好問題,激勵我越講越興奮、越奔放。」、「今天講得太開心,手舞足蹈,跟猴子一樣 。」
這可是苑老師三十餘年的所學精華啊!
我得再重回大都會博物館,回到461展廳,好好欣賞奧斯曼帝國的伊斯蘭藝術品,應證苑老師說的細節和精華,回報苑老師的演講熱誠!
文:曾瓊玲
今日初次聽苑默文老師的講座,滿口的京片子講著伊斯蘭的藝術,有種身處時空交錯的迷境,一個穹頂就含蘊神學宇宙,反覆聽著老師的咀嚼與觀看,圖與文在他口中,似乎鮮活起來,這跟他生長在古都,從小就緊貼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老師也有著老靈魂,對「老東西」有著深厚的情感體現。
苑老師是伊斯蘭文化工作者,身為台灣女婿,處在穆斯林家庭,他是專業的譯者,譯作包括《伊朗》《絲綢之路》《中斷的天命》《伊本巴杜達遊記》⋯等。他長期關注穆斯林世界物質文化及藝術、建築史專家,經由老師專業的文化背景,可更明瞭伊斯蘭文化,跟隨老師的視角,好似也走了趟行旅,聽著看著穆斯林建築美學,更明白其中的動人心弦 。
*伊斯蘭的文字與書法藝術 如同宇宙的圖騰與密碼
從老師的簡報圖,看見那飄逸的伊斯蘭書法銘文。老師提到,傳統伊斯蘭書法的一個字母形狀及長短,都有著由幾何比例,由此體現了書法無以倫比的視覺和諧感。那優美流動的阿拉伯文書法,如藤蔓般生長花草紋樣,反映著真主阿拉創造的宇宙,從老師的細說,真誠凝視,那伊斯蘭的文字密碼,真的會感受到真神的話語。
老師提到,依據伊斯蘭的教義,一切有形的都會煙滅,真主也就不能以具體的偶像形式來表示,所以那些文字書法,就成為表露對真主感情之重要渠道。
*花草紋.幾何.書法 伊斯蘭藝術中的三種裝飾
伊斯蘭的藝術,充滿了幾何書法及花草圖案,呈現世間的一切,所有的比例皆完美的分配,不受心的局限,幾何圖型相互搭配,圍繞在花草圖紋間,非世俗也非唯物,陰陽調和,呈現宇宙的完美在幾何圖型中,相互拼接在一超的設計,可以形成對應關係,凹凸相互成就,如經文所載:「我將每個物種造成了相互搭配的,以便讓你們參悟」[51:49]。
而12角星型磁磚,精緻高超,如可蘭經文:「我確已按照定量,創造了萬物[54:49]。東方、西方都屬於真主,無論你們轉向何方,那裡都有真主的朝向,真主是寬宏的、全知的[2:115]。
*伊斯蘭的建築 清真寺、學校、花園、陵墓
文獻提到,伊斯蘭建築的基本建築類型有:清真寺、墓穴、宮殿和要塞。除了這四種類型,伊斯蘭教建築也包括了一些民間建築如公共浴場、噴泉、室內建築及城市空間。
老師介紹八世紀的清真寺,說明清真寺建築風格的重要轉向(大馬士革/拜占庭-巴格達/伊朗),從空拍圖,看到圓型建築,圓頂在伊斯蘭教建築中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使用橫跨了幾個世紀。圓頂首次出現在691年圓頂清真寺的建築上,並在17世紀的泰姬陵再次出現。
清真寺(masjid)字面的意思,原是一個叩頭的地方,結構沒有一定。面清真寺的建築,係由庭院、清潔設施、宣禮塔(呼喚大家前來禮拜)、大殿、米哈拉布及敏拜爾(講台)構成。
老師在今日講座中,介紹了各地的清真寺,開羅的愛資哈爾清真寺、庫巴清真寺、伊斯坦堡及劍橋清真寺的清潔設施/小淨室(象徵和造物主禮拜前,要先淨身)、蘇丹阿赫邁德清真寺等。
老師還介紹了許多內角拱及半圓拱的圖片,還有伊斯蘭建築的創舉---蜂巢型的穆卡爾納斯(muqarnas),那幾何圖型的構成,華麗夢幻,就像一幅畫。
可惜今日,個人因時間因素,只參與了YT一個小時多,但在短短時間,卻似走入一千零一夜的玄妙世界,看到那如曼陀羅的夢幻圖型,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築,心中充滿對阿拉丁神話綺想,太喜歡清真寺的穹頂,映現伊斯蘭千年的文明史。
謝謝蔚藍人文堂邀請到苑默文老師,讓我們有機會神遊伊斯蘭藝術及建築之美。
文:ShaoHua
過去曾經兩度參觀過台北清真寺,也曾在新北市中和圖書館舉辦的「穆斯林文化日」活動中粗略體驗過伊斯蘭文化,然而其後因無機會深入研究,以致伊斯蘭信仰及藝術對我而言始終是塊既神秘又陌生的領域。
今日蔚藍人文堂邀請身為穆斯林又精通伊斯蘭建築、藝術的苑默文老師開講,以「欣賞伊斯蘭建築之美」為主軸,開啟「天方藝術夜譚」的故事序幕,引領我們進入堂奧極深的伊斯蘭世界。
今日講座分為兩部分,其一是說明「伊斯蘭藝術的特徵」,含幾何圖形、花草裝飾、書法,其二是「伊斯蘭建築之功能類型」,分述清真寺、學校、商旅客棧、浴室、陵墓、花園、城市集合空間等七類。
透過苑老師的分享,得知伊斯蘭藝術中的幾何圖案不但有完美比例,尚具互補搭配效果,在在彰顯了神學內涵,而橫跨歐、亞、非等三洲的伊斯蘭建築,每一座都是一段悠遠歷史的印記,也有地域及時空的風格變化。
我特別喜歡苑老師分享的伊斯蘭建築牆面瓷磚及清真寺穹拱內部照片,其圖案、色彩之美麗讓人看的目眩神迷,其中牆面瓷磚讓我想起台灣早期建築外牆使用的花磚,而仰望的究頂則讓我有看見浩瀚宇宙的錯覺。
今天很不巧因我的手機網路流量用罄遭降速,ZOOM雲端教室位置沒坐穩而被登出,急忙連進老師同意開放的Youtube直播也因網速不穩而聽的斷斷續續。
但今天的講座對我而言如同「天方夜譚」的第一夜,儘管無法成為持續聆聽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國王,也開啟了我對伊斯蘭藝術學習的興致,希望日後可以抽空閱讀苑老師翻譯的書籍,細細研究伊斯蘭。
聽完講座後,找出數年前參觀台北清真寺及參加「穆斯林文化日」活動的照片回味我所知道的伊斯蘭,附記留存~
文:Orca
謝謝蔚藍團隊及苑老師,精采的演講讓我這個基督徒開始想認識陌生的阿拉!
文:雪真
聽完這場演講,以後欣賞伊斯蘭藝術有所本!我也是今年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看到精彩的伊斯蘭藝術,以後也還要再去欣賞,謝謝蔚藍謝謝老師
文:Sabrina
謝謝蔚藍團隊和苑老師,從昨天的演講我學到許多新知識。去年我去伊斯坦堡旅行,參觀皇宮內的博物館,對伊斯蘭文化和藝術也大開眼界。昨天聽了老師講解,加深了對伊斯蘭藝術認識。
文:純敏
苑老師,帶領大多數人
揭開伊斯蘭的神秘面紗
與古文明的建築與文化
讓對各方藝術好奇的我
藉由無遠弗屆神速網路
讓大家能在世界各角落
齊聚一堂聆聽入門堂奧
無比殊勝與廓然無聖感
在此感謝蔚藍的成全
更加感謝各界老師護持
得以一場一場接續著進行
蔚藍的起心動念發芽且茁壯
文:May
堂主講到我的內心話了,因為我也是伊斯蘭文盲,也因不懂所以旅遊時看到伊斯蘭建築時只會說句好漂亮喔⋯,經由苑老師的介紹幫我打開了通往伊斯蘭文化的一扇門。 謝謝🙏!
文:ShaoHua
補記幾個我的新學習:
1.今年是伊斯蘭曆1466年
2.阿拉伯文字不寫母音,是輔音文字
3.講師推薦參觀馬來西亞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4.講師譯作偏愛《大英博物館裡的伊斯蘭史》
5.北京前門清真寺有講師太祖父捐款修建記錄
6.清真寺的雛形為先知在麥地那的家
7.最早建的清真寺為6世紀的庫巴清真寺
8.伊斯蘭建築由四方形底座及上方穹頂構成,穹頂建築使用內角拱
9.伊斯蘭藝術常見八角星
10.浴室前身存地中海地區古老的蒸汽浴,功能從羅馬浴室發展而來,是放鬆及社交場所
11.波斯花園語彙為Paradise,係天堂意象的模仿
12.Islam的字根為surrender,意指順服、不較勁,即為對真主順從;Muslim則為followers of Islam
文:Yvonne
太感動了,我先生住沙烏地1.5年,1980-1987我們與中東地區有很多生意往來,當時聽到很多故事,但老師今天的解說讓我完全改觀,加上去西班牙參觀很多伊斯蘭建築,對應老師所言才恍然大悟。感謝🙏老師,希望有機會更深入了解伊斯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