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香蘭 樂賞基金會執行長
從2020開啟蔚藍之門至今四年,舞蹈專題由表演藝術界相當資深的製作人、策展人蟻薇玲老師引領我們走進舞蹈與音樂的殿堂。
*探戈三部曲
1. 愛 渴望:阿根廷探戈音樂與舞蹈
2. 愛情與人生、前世今生的纒绵 (阿根廷探戈)
3. 阿根廷探戈:前世今生的纒綿
*芭蕾系列
4. 足尖上的藝術:那些你不知道的芭蕾二三事
5. 古典之後,走入人間 (當代芭蕾)
*當代舞系列
6. 當代舞:一個所有可能的異想世界
7. 當代舞2:跨界的危險關係
8. 當代抒情爵士:用身體在空間裡寫詩
*細賞大師經典三舞作
9. 波麗露:召喚靈魂之作
10. 貝多芬與第九號交響曲
11. 春之祭:編舞之路的神聖祭壇
*大師開門系列
12. 現代舞教母瑪莎•葛蘭姆
薇玲老師長期浸淫舞蹈、劇場、藝術行政近30載,表演藝術策展實務經驗豐厚,每每在薇玲介紹舞作的過程,她細膩的內觀與外觀,總讓我一步步跟著進入唯美極致的舞蹈與音樂的多層次美學世界。
文:曾瓊玲
天涼好個秋,終於盼到許久不見的薇玲老師,出現在蔚藍人文堂的講座。未聽講座前,就被那身穿白色及粉紅色的舞者吸引目光,舞蹈不熟悉者如我,是從雲門舞集的林懷民老師口中,才開始認識這位偉大的現代舞教母---瑪莎.葛蘭姆。
身為清教徒的瑪莎.葛蘭姆,生活自律嚴謹,但心靈自由奔放、個性獨特又傑出的她,因舞蹈開啟她的人生,解放她對生命的枷鎖,她教導許多優秀的舞蹈大師,桃李滿天下。
她以開發肢體潛能為主要目標,有別於芭蕾或固定形式的舞蹈技巧,現代舞講求以肢體,坦然傳達喜、怒、哀、樂的情緒,開展身體的縮放與延伸,從文獻得知,瑪莎.葛蘭姆在現代舞歷史上的地位,就如同畢卡索之於當代美術,以及斯特拉汶斯基之於交響樂的一樣重要。
由她建立的「瑪莎.葛蘭姆舞團」則是美國第一個、也是最知名的現代舞蹈團,她將舞蹈的融入了解表演藝術,形成舞蹈劇場,讓舞蹈有了更多元性的發展。
蔚藍人文堂邀請到薇玲老師主講現代舞蹈界的教母,是獨一無二的首選,蟻老師以其資深的表演藝術專長,從舞蹈史開談,將教母的生平、作品脈絡性的整理,並連貫古典芭蕾的淵源,將芭蕾、現代舞及當代舞細說分明,讓我們從外行的不清不楚,對現代舞的概念逐漸清晰,拉近了與抽象現代舞的距離。
*舞時俱進 卻讓人出現問號的現代舞
舞蹈,是一種與時俱進、不斷演變的表演藝術。
老師先舞台史脈絡談起,讓我們明白,現代舞、當代舞的差別:
1661年古典芭蕾—1877年現代舞—1944年 當代舞。
薇玲老師以她45年的看舞經歷,帶領我們深入編舞家的腦袋,讓我們明白現代舞想要表達的,及編舞家為什麼要編現代舞。重點是,除了音樂、燈光,舞台上一定要有舞者在台上演出,老師也解析了現代舞的六種技巧,這都有助於增強我們日後觀看現代舞作品的背景知識。
老師提醒,舞蹈的源起是從祭典中的敬天祭神、自然崇拜,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時代都形塑成就出屬於各自特色的舞蹈樣貌。
隨著早期舞蹈形式和社會觀念的變化,舞蹈新思想開始萌芽,1877年現代舞開始發展,一直到1944年,這期間的社會政治問題、重大歷史事件和其他藝術形式的演化進步,尤其對持續進步的美國和德國現代舞變革歷程作了巨大的貢獻,其後歐美舞蹈風潮相互交織,更成為當代舞發展的最佳養分。
*芭蕾舞咖與當代舞咖 極端差別 現代舞回歸內心戲
薇玲老師簡單用以下文字,說明芭蕾舞的重點:
1.身材要求:要三長一小 (三長:手臂、長腿、長脖子-天鵝頸;一小: 頭要小)
2.劇情:有清楚的故事線(從手勢就可略知故事劇情)
3.演出故事:清楚的角色設定
當代舞,則什麼限制都沒有,只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身材其實沒太在意。由上述,可看出兩種舞蹈,有著極端的標準。
現代舞在兩種舞蹈之間,融入的綜和元素,形成現代舞的獨特性。從古典跨入現代,現代舞創者---伊莎多娜.鄧肯,她讓全世界驚艷於現代舞的特質,她解放肢體動作、表達主題、情感表現。
她從古希臘的舞蹈中吸取靈感,拋棄了芭蕾舞的蓬蓬裙及舞鞋,改穿古希臘寬鬆的衣服與赤著雙腳,在舞台上跳出了現代舞的原型。她認為,舞蹈應隨心所現,要傾聽內心的聲音,相信直覺。但經典還是經典,只是在肢體動作體系,形塑了有別於芭蕾的系統性動作技巧 。
*充滿禪意的葛蘭姆技巧 收縮與延展
講座中,老師向堂友們介紹了現代舞的六種技巧形式。其中重點即是葛蘭姆技巧。瑪莎.葛蘭姆以「收縮與延展」為其動作原理,技巧訓練著重於收縮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動力,再將此動力發放以延伸動作至更遠、更高、更長。
地板訓練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動作以重心移轉、平衡及延展為主;流動組合以走、跑、跳、轉以及三拍子的變化為主要的訓練訴求。
查文獻,這是一種從脊椎和呼吸出發,強調以控制腹部核心力量,作為收縮及延展肢體,具有系統化的訓練形式,進而呈現出舞者漂亮的肌肉線條與力量,並以此傳達人原始的情感和慾望。
在瑪莎・葛蘭姆高達180部的編舞作品中,不少都是以古希臘劇作及神話故事為創作靈感,像是1946年的《心靈的洞穴》(Cave of the Heart)和1947年的《夜旅》(Night Journey)就分別取材自希臘悲劇《米蒂亞》(Medea)和《伊底帕斯王》(Oedipus)編創而成。
好佩服有著這高難度技巧的舞著們,核心及肌力都無比強大。
現代舞職業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老師對瑪莎.葛蘭姆極為推崇:
「她是舞蹈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人類歷史上,也許只有她,以一個人的努力,改變了劇場舞蹈的動作方法。」
瑪莎.葛蘭姆自說:「我是一名舞者。我沒有選擇成為舞者,是舞蹈選了我,就這樣舞蹈變成我生命的全部。」
她認為,舞蹈的精髓不在語言,那個精髓,就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感謝瑪莎.葛蘭姆很長壽,才能影響這麼多知名舞蹈家,賦予舞蹈界許多的養份。
*第一和之最 以舞蹈創造生命的傳奇
由瑪莎.葛蘭姆所建立的「瑪莎.葛蘭姆舞團」則是美國第一個、也是最知名的現代舞蹈團。她獨特的現代舞也影響了一部份的現代藝術,隨後的演出也奠定了她在現代舞蹈中的地位。她創作181部作品,並親自演出最多現代舞作品。
1932年葛蘭姆成功的在班寧頓學院(Bennington)創立第一個舞蹈學士的學位;1951年,更在紐約知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開設舞蹈學系。她,最後的舞臺演出是在1960年代晚期,之後她便退隱幕後專注於編舞。
有些針對葛蘭姆的評論指出,葛蘭姆晚年的編舞作品甚至比她年輕時的演出要來得動人。葛蘭姆一直到1991年去世之前都為編舞工作著。1976年,她獲頒「總統自由獎章」,由美國總統傑拉德.福特親自頒發,1999年美國時代雜誌選出葛蘭姆為「世紀舞蹈家﹙Dancer of the Century﹚」,尊稱她為「20世紀最重要的舞者之一」。
*令人感動的舞作 如同看見聖母的悲慟
老師選播瑪莎.葛蘭姆的編舞作品《悲慟》,舞台上一張凳子,看見舞者用身體與伸縮布料纏鬥,以象徵性手法展現內心情感,用肢體張力脫離線條優美的芭蕾,開創新的舞蹈時代。
展現沉痛舞姿,去除輕盈的跳躍,捨棄優雅的姿態,穿著掙脫不了的舞衣,從頭到尾,幾乎沒有離開凳子。
演出後,只有一位經歷喪子之痛的女士向她致意,連她媽媽都說:「妳為什麼要在台上跳著恐怖的女人呢?妳在家裡很溫柔啊!」
這就是瑪莎.葛蘭姆,連她都說自己是個異端,行事與一般人不同。她21歲才進入丹尼蕭恩舞蹈學校,除了舞蹈,還要學音樂、化妝、服裝、燈光、道具、舞台設計。
她很想盡情跳躍,但學校看她起步太晚,長相不夠美,當不成舞者,建議她可以學別的,不讓她上舞蹈課,但她偷學跳,半夜兩點,溜進黑暗的練舞室,獨自探索、鍛鍊。
終於機會來敲門,因台柱生病上不了台。她站起來,向老師泰德.蕭恩說她能跳,蕭恩說:「妳從來沒上過我的課,怎麼可能會跳?」她立即套上舞裙,展示每個深夜的努力,得到「完全是職業水準」的評價,躍升舞團要角。她那不服輸個性,奮鬥是她的寫造,將自己舞成傳奇。
謝謝薇玲老師精彩講座,費心費時準備豐富的投影片及影片,今日講座的大師開門,認識了這位讓許多舞者既敬畏又尊敬的現代舞教母瑪莎.葛蘭姆,看見教母如何形塑她無人能及的舞蹈人生。
猶記薇玲老師曾提醒我們,欣賞舞蹈表演時,試著不先看舞評及導聆,單純用心貼近作品的張力,享受演出帶給你的內化反芻,就會真實看見表演給予的不同面向與力量。
從今日老師在講座中對現代舞的解析,更可明白現代舞的精髓涵育在內心,且每個人都有跳舞的潛能,只要你肯動起來,隨著節奏及律動,人人都可是舞者。
看舞蹈表演也是直心反射,不需要太多名詞定義和舞譜知識,只需要用心體會樂曲中流露的平靜及激昂,當生命歷程與舞者產生微妙的共振,那當下的心靈交流,就已足夠。
透過藝術作品的呈現,用心體會作品所要傳遞的價值,藉由觀看表演找到內心平衡,同理反觀自己,台上台下產生微妙的互動及連漪,這種共振就已足夠。
文:ShaoHua
在蔚藍人文堂專述舞蹈的蟻薇玲老師,闊別11月餘後,今日推出「大師開門」之全新系列主題,並以「現代舞教母—瑪莎‧葛蘭姆」之講題為此系列講座揭開序幕。
為了讓大家能順利進入現代舞的世界,薇玲老師先簡述古典芭蕾、現代舞、當代舞的演進年代、表演特色,並說明現代舞的作品核心精神、肢體動作體系、六種技巧形式,而後才進入講座主軸,介紹瑪莎‧葛蘭姆的生平、性格、經歷、創作、地位及影響。
除此之外,薇玲老師在講座中也兼談林懷民老師與瑪莎‧葛蘭姆在學舞過程與創團經歷之相似處、進入瑪莎葛蘭姆舞團成為首席的兩位台灣舞者—許芳宜、簡珮如,以及「現代舞之母」伊莎多娜‧鄧肯解放肢體動作、表達主題及情感表現,讓世界驚艷於現代舞的特質。
透過薇玲老師的精美簡報及細膩解說,讓一直對現代舞有點進入障礙的我,似乎開啟了欣賞現代舞的窗,除了感覺與現代舞的距離拉近了些,也對原本一無所知的瑪莎‧葛蘭姆有了初步卻有完整輪廓的認識。
1991年以97歲高齡辭世的瑪莎‧葛蘭姆,因個性中融合之叛逆、好強與堅持,為自己寫下以舞者的身分活躍於舞台時間最長(55年)、親自演出最多現代舞作品、創立美國壽命最長的舞團(1926年迄今)之紀錄,也寫下現代舞的一頁傳奇。
瑪莎‧葛蘭姆說:「是舞蹈選擇了我,就這樣舞蹈變成我生命的全部。」於是她將生命全部奉獻給舞蹈。她還說:「現代舞的動作不是發明,而是發現的產物—發現身體要什麼。」因此「葛蘭姆技巧」是發現身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在於脊椎與呼吸、收縮與放鬆。
薇玲老師在講座初始說:「身體隨著音樂擺動,就是舞蹈的因子,而人人都可以是舞者」,正是呼應瑪莎‧葛蘭姆所說:「當我們說到跳舞,我們常常忘了舞蹈的精髓不在言語,而是動作,而那個精髓就潛藏在我們身體之中。」
聽完講座,似乎略能明白現代舞的姿體及表現之美。或許欣賞現代舞就跟聆聽古典音樂一樣,感受最直覺的感受,那些動作、音樂會慢慢地悄悄地進入聆賞者的心~
文:Tsai
其實她代表一個極致完美的時代典範和精神,情感上的反古典回歸更早歲月的自由慾望,卻依附在對人體必然造成傷害的理性極致創作之中,而終極追求突破極限的完美,鋪陳了橫跨各行各業現代主義精神的代表,完美是吞下多少的殘缺才能形成。謝謝蟻薇玲玲老師精彩的引介和解說,彰顯一代芳華和宗師迷人的身影,時過境遷竟也成完美也可以殘缺的體會和見證,更敬佩的是有一世代的台灣舞者湧向了那麼孤高絕美的前沿浪潮。方才知藝術學院成立就於上海來的台商賈的抱負,期待接下來的春之祭生生不已,再現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