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蔚藍堂主
這一場戀文物與戀故事,圍繞著「說情」的核心。
夫妻檔輪流上台,像兩股髮辮的交織,一段動態的說故事,一段靜態的凝視美,不斷交替的轉化人物與主題,考驗聽眾聽故事的本事與程度,最後由堂主的Q&A時間,打出一朵漂亮的蝴蝶結。
*上篇~動態的說故事
駱以軍老師以故事神燈作引子,炊煙裊裊,飄入他的青年時光,圍繞著小說家的塑造成形,聽他的啟蒙小說起源,哪些名作名家滋養他的閱讀養分,在小說之眼的窺探下,打開駱老師對世界與自我內裡的深層鏈結。
在新書「如何抵達人心,如何為愛畫刻度」裡,讀出駱大原來有閱讀障礙,早年在陽明山的租屋處,長達十餘年以筆抄寫名家的名著「定魂」,突破自身困境認真逆流而上,創下全球華人紅樓夢文學獎得過兩次大獎,及最年輕得獎人的紀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和洛杉磯加大研究學者白睿文,皆給予駱以軍極高評價。
在書裡「神靈乍現」這篇,寫出他註定身為小說家的星座命格。從青春懞懂的迷霧裡,駱以軍「聽不懂大人世界的人們說什麼,人們也不懂他在說什麼」,即使駱爸爸是中國思想史的大學教授,駱以軍「發明一切只有他自己使用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去創作,創作出「駱式風格」,駱以軍的文字識別度在華人文壇上獨樹一格。
我個人對駱大的世界文學名著閱讀史養成過程非常感興趣。書末附上書單,可供讀者做參考。
駱大在演講說好友F軍(《六個抬棺人》之一)、邱妙津、妻的大姐等人的生命吉光片羽。回首看見前因後果,奇妙的牽連也像「執拗的迷信」,駱大每寫出一本重要的著作,上天就奪走一件他最珍愛的東西,一一真實發生了,世事令人不勝唏噓。
*下篇~靜態的凝視美
由鄭穎老師帶我們雲遊故宮,一起戀文物。
鄭老師的靜態凝視美,凝視歷史、藝術、文學與文物的千年精華,有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的依附關係,人與物的相戀,文人心靈的相映成趣。
演講像劇情一再轉折翻飛,兩位在現世生活裡折騰,曾經走過憂鬱的低谷。鄭頴因戀物凝視,從文物遷徙的流浪身世,從藝術的微觀世界得到療癒,從蘇東坡的貶謫路徑看見豁達超然的心境,找到曖曖內含光的生命力,找到身心安頓的美學力量,找到自己內心裡永遠的風和日麗。
鄭穎的分享裡有戀物魂,兩眼有神發光發亮,聲音裡充滿初見文物的驚喜感,鏡頭前展示手中的汝窯破片,細數到中國旅行的尋寶過程。曾經索求不得的遺憾,心境一轉,都收藏在故宮,故宮成為「我的多寶格」,她把最愛的36件寶物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駱大極力推薦鄭穎講瓷器說得絕美,連壽山雅集的藏家都讚不絕口,果然把大家迷得立刻上網買書。我從書裡讀出鄭穎說大唐美人,宋代文人、說古畫,說書藝,都是做足功課,此書勝過我上網尋尋覓覓找資料研讀。
*終篇
兩位老師的戀文物與戀故事,貴在駱以軍的共情之書,鄭穎的相伴之路。
原本駱大有事,想兩個小時結束演講,沒想到自己的欲罷不能講三個半小時。這當然是優質聽眾的功勞,在聊天室給予的理解和支持,還有蔚藍堂一貫給講者的尊重與自由,428人雲遊故宮也神遊文學名著,當場擄獲眾心,熱烈敲碗下次再來。
堂主問一句,引起兩位講者激烈搶答,說出令人更意外的內幕。
Q:聽說駱大是突厥的後裔,鄭穎是阿拉伯人的後裔?
Q:請問鄭穎,身為動漫「小兒子」裡的媽媽,或是小說家之妻,你有過「劇中人」的委屈嗎?
Q:請問駱大,身為小說家,你以靈血骨肉紀錄當代,一般讀者讀得懂,分得清「私小說」的界線嗎?
*
蔚藍文堂邀請的夫妻檔,李濤和李艷秋,平路和黃世岱,駱以軍和鄭穎,王浩一和王曙芳,都像是圍坐喝茶的好友們,講題有感性與知性,生命有情有愛,生活有滋有味。
我們這一堂人,說情,最貼心。
文/曾瓊玲
蔚藍人文堂第275場講座,看見一動一靜、絕無僅有的文青夫妻檔,聽見書櫃上的西洋文學作品和櫥窗內故宮文物,如何滋養文壇俠侶的豐富人生。
聽過駱大演講的堂友們,都明白他的真性情,老師以自嘲為習,自說長相如鍾馗,說真的,老師的長相太有戲,若沒親耳聽老師提起,很難想像他是因許願,就茹素四十年,可見他是重諾情深的鐵漢子。
古典美人鄭穎老師,則猶從畫中走出來之仙子,校花說起古物,如數家珍情感真切,一西一中,這兩位老師可稱絕妙佳偶,相互輔助,駱大的《如何抵達人心,如何為愛畫刻度》和鄭穎的《戀物》新書同時出版,相知相惜,互薦暢書。
去年首次在雲端聆聽駱大說故事,很過癮,駱大說故事,粗中帶細,他用真情待人,細心觀察日常人事物,對朋友有情有義,提攜後輩也不餘力,他有著特殊的敏銳度,能感受到人的內心深處(神性),這些都是構築他很會說故事的特質。
*曾經的過往 我們是誰?
駱大說他成長的時代,如候孝賢的電影的真實版,在90年代的台灣,有鳳飛飛、冰宮等,在那殖民、看似粗糙的時代,就像是開車一輛破舊的車,猶記上回在雲端,駱大曾說下回他想說說~他在陽明山的鬼故事。
今日,先聽他的寫作啟蒙,他回憶自己在20歲出頭時第一次讀到川端康成、夏目漱石、馬奎斯、三島由紀夫……龐大的閱讀量,內心像是進入第三世界。他侃侃而談,求學時期那段在陽明山和同學共讀共享的漫長的閱讀時光,喝著烈酒開著車(同車有P及F君),一時恍若沒知覺,撞車倒掛懸崖之奇特的經歷,驚魂未定以為已身處天堂,有驚無險,大難不死。
感慨今年三月,失去摯友F君,臨終前以神性之力抱著他,傳遞給F君勇者之氣力,願他轉身之後,迎向光明。駱大開場之精彩故事,主要想表達,在那個世代,第三世界成長的人,因處殖民影響之環境,人與人之間缺乏了想像及創造力,幸有國外的文學小說名著之啟迪,有著知心好友共讀外國名著,汲取養分,讓混沌的年代,仍值得回憶。
*戀戀古物 因東坡的寒食帖觸動心靈
駱大迷著尼采、杜斯妥也夫斯基,鄭穎迷著蘇東坡,不同的文學養分來源,造就了獨特的二人。
鄭穎老師說古物,台北故宮以汝窯開啟,定窯、鈞窯、哥窯、官窯,各種幻麗之美;到蘇軾〈寒食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台北故宮世界頂級之珍藏文物的身世。說到駱大父親當年就是參加一個「蘇東坡美食團」,從海南島、杭州、廬山,乃至在江西九江,中風,小腦大出血,後來他和母親去九江,像大冒險將父親救運回來。回應台北故宮文物,當年是從戰火中一路南遷,最後落腳台北。
老師提起她身為憂鬱症所苦時,機緣巧合,在台北故宮帶著學生走訪,在文物面前述說故事,當她身處故宮的展廳裡,隨著所凝視的瓷器、巨碑山水在面前湧現「用它們的身世與故事撫慰我,告訴我:找回安定的力量,傾聽內心的聲音」。
說起蘇東坡,鄭穎老師提到蘇東坡留給後人的典範,是他的豁達人生態度,他一路被貶官,仍不辭官,因仍心繫經世濟民,他內心富足,人生際遇中,從政也只是生命一隅。當她看著《寒食帖》真跡,遙想千年前的春天,蘇東坡寫下它們,正與她面前所見的是同一張書寫,這些字曾經印在東坡的眼簾,千年迴轉,東坡先生的瀟灑,竟輾轉投映在眼前,突然間醒悟:生命真的有連蘇東坡也無言以對的時候啊。剎那間,藝術的蘇東坡、政治的蘇東坡、文學的蘇東坡,整個的蘇東坡都湧現在我們面前。
今日講座,老師聚焦在宋代的瓷器。一路行來,老師所凝視的一件件瓷器、一幅幅巨碑山水、堆疊時光的漆器等等,也都是走過千年歲月,那些所凝視的文物,也同樣凝視著她,讚嘆鄭穎老師藉由古物,找回安定的力量,也傾聽到內心的聲音,令人感動。
回想去年,在蔚藍人文堂曾聽夏紅老師講宋朝的閒情四事,尋味悠遊話閑情。提到宋朝生活面貌,宋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人文精神、富有教養及思想薈萃的時代,也最懂得生活品味,有著豐富的生活美學,宋代的朝的生活尋常、風雅享樂的生活觀,是千年難見的繁華似錦。誠如鄭穎老師所言,古物存在的時光,比人更長久,走過千百次輪迴。
喜歡聽老師她講到心境之轉變,收藏古物,一要有錢、要有眼光,更要因緣俱足,但她後來心境一轉,只要去到故宮,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盤(溫柔的圓潤)、定窯娃娃瓷枕(人氣國寶)、建窯、南宋官窯(美麗與哀愁)、多寶格等,櫥窗內全都是真品,不必擁有,郤可天長地久。
*
謝謝蔚藍人文台邀請到這兩位可愛又充滿溫情的文青夫妻檔,共同主講本次講座,一位戀物、一位戀故事,兩位相遇如同穿越時空的共情共感,互相砥礪,默契調速,出版新書,實是讀者之福。
期望日後有期,能由鄭穎老師帶著我們,相約進入故宮,親見美不可言的櫥窗古物真品,用心用情去感知,形塑心中最美的姿態,體會汝窯等古物之絕美。如同鄭穎老師所言:「就因為當你凝望它、使用它的時候,它和你的心產生互動,你會珍惜會不忍,會小心翼翼甚至認真地去搭配它適合喝的茶或使用的場景,物與個人產生了共振。」
感謝經過百轉千迴,這些極致之美的古物,能落腳故宮,文物的美好替歷史定了格,讓觀看者,透過一鏡之隔,仍能心靈神會產生互動,這些珍貴的真品,透過五感,產生了靈性與神性。
文/ 駱以軍
我自己細細讀過整本書的文字,關於臺北故宮,我看到她娓娓講述,才知道二十年來她的心靈祕境、她的祕密花園,非常不可思議。我自己聽過鄭穎講過其中的一些故事,我真是聽得神搖意奪、顛倒迷離、抓耳搔腮。
那麼美,每則故事都像一格抽屜,打開後一個一個綻放出那麼繁華、耽美、對美的狂執追尋。
曾經的帝王、大藝術家,心靈如此讓人心醉的、心碎的這些山水畫家,那些不知名的燒窯瓷器工匠,他們在那不同形態的偽宇宙裡做著金光燦爛的夢境,宇宙漣漪般的夢境、往事霸圖的夢境、寂寞的夢境,恐怖亂世,靈魂無以寄託,而找尋那明亮沉靜的、極薄的瓷胎,極妖幻的筆墨,那愈遠愈淡的山中,空曠的夢境。
我聽過她講汝窯的「雨過天晴雲破處」,她講到漢代玉舞人那種,漢代人他們如何對人在時光中流動的姿態、動靜,他們的一種印象派。我聽過她講《谿山行旅圖》,驟然開闊,天地的全景,人如此渺小,我聽到她講大唐仕女俑,唐代的輝煌、恣意、爛漫、動感。
我聽過她講定窯的「大色為白」、建窯的星空燦爛,我聽過她講雍正琺瑯彩瓷那種「不瘋魔不成活」,一個高度內在美學與西方技藝的衝撞的一個實踐。我聽過她講「毛公鼎」,拉遠到文明起初時刻的國之重器,那珍貴的銘文。我聽過她講顏真卿的《祭姪文稿》,那種悲壯,下筆如鬼神,靈魂出竅,筆墨如驚魂。
你會覺得是在一個放置了許多不同時光中的迷宮花園裡穿梭遊園,或許你會像穿著潛水裝,背著氧氣瓶,跟著她潛入歷史的深海,打撈那三千年前、兩千年前、一千年前、四百年前、兩百年前,那些巨大沉船的艙體,那些栩栩如生,彷彿就活在昨天而已,那些精緻發出神光的文明,像它的副標題「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
或許在我們正經歷解離、分崩離析、惘惘的威脅,彷彿一百年的心靈痛苦不斷反覆重回,這時,一篇一篇讀完這本書,也許能讓我們內在的那隻節拍器,或對人類文明造夢追尋美與粲然發光、永不放棄的創造力有更安靜、安定的想像。
我是駱以軍,在這裡向您推薦鄭穎的新書《戀物》
#本文摘自"戀物",由麥田文化出版
#照片摘自閱讀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