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瓊玲
(20+25)的平方就是2025,暗藏數字玄機的2025年,蔚藍人文堂全球雲端公益講座開年端出賀禮,重磅邀請到劉岠渭老師主講「天才中的天才-上帝使者莫札特」,直讓節氣中的小寒退避三舍,芝麻開門、限額500名、熱情登場,原想9點20分就已在板凳檼坐的我,開心享受入場前的優美藝術歌曲,沒想到這好整以暇的心情,十點講座鐘聲一起,我手機就莫明自動關開機,自動離線,無法再進入zoom會議室,欲哭無淚。
還好好友同步提供講座截圖,我一邊看著投影截圖、一邊觀想劉老師的講述時的生動神情,皇天不負苦等人,終於在11點30分,不死心擦邊進入雲端聆聽到莫札特臨終前幾首偉大的作品。幸好,去年在10月(寒露當日),我曾在暑退秋涼、細雨綿綿的午后,親臨竹東聆聽古典音樂傳教士---劉岠渭老師的莫扎特講座,講題是「音樂的秘密花園-來自天堂的音樂使者~莫札特」,莫札特是古典音樂中我的最愛,雖今日的講座有2/3我未能在線上,但連線的那一刻,正好聽到我很喜歡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作品號K622,那也是莫札特生前最後的一部協奏曲,後來看到樂賞香蘭執行長留言,此曲也是樂賞創辦人游昭明先生指定的告別式樂曲,當下覺得神奇且感動。
*自小就喜歡音聲 音樂即人生 音樂傳教士名不虛傳
若你一生只能選一場古典音樂導聆,那一定要聽音樂傳教士劉岠渭老師的現場講座,大師就是大師,功力深厚,現場聆聽者,不僅可藉由看解說圖了解樂曲,從老師的手舞足蹈及生動的情情,更能秒進音樂的內涵與靈魂。萬分佩服老師自製的樂曲神奇圖表,有助於專心聆賞音樂,掌握主題不閃神,更會明白古典音樂的結構是怎麼一回事。
在老師化繁為簡的講解之下,古典音樂不再艱深難懂,老師雙手猶如施了魔法般,將古典音樂的精髓,說成凡人聽的懂的話,就算沒有樂理基礎,也能聽著看著,讓音樂流入心田。
老師也如神童莫扎特,善於把音樂中美好的重點,鮮活的帶入我們的耳際,明白古典樂派的嚴謹與對稱,讓樂曲聆聽更有驚喜。老師特製了許多的符號及圖表,將每個樂曲曲式及結構,清楚展現,一目瞭然。
*西洋音樂史上 莫札特是天才中的天才
莫札特的父親是知名的音樂教育家,曾出版「論小提琴演奏法」,莫札特三歲就彈琴,五歲作曲⋯⋯;更重要的是,他寫遍了各類型的音樂,都表現的如此傑出。
查了文獻,莫扎特在短短的一生中共創作了600多部(首)作品。主要作品是63首交響曲,16首嬉遊曲,13首小夜曲,15首進行曲,105首小步舞曲,172首舞曲,27首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23首弦樂四重奏,4首管樂弦樂重奏曲,9首鋼琴重奏曲,43首小提琴奏鳴曲,23首鋼琴奏鳴曲,15部歌劇,4部清唱劇,4首康塔塔,50首宗教合唱曲,18首重唱歌曲,55首獨唱和管弦樂隊曲,32首歌曲。《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後宮誘逃》、《魔笛》等著名歌劇。
*快樂的嬉遊曲及小提琴協奏曲等 聽見來自天堂的音樂
今日老師從莫札特16歲的作品嬉遊曲k.136開始,聽見來自天堂的音樂。老師先打破我們聽古典音樂的迷思,提醒我們聽音樂,要用心去感受,態度要專注,如果不專心,邊聽音樂邊想到待會要吃什麼,那就太枉費作曲家終極一生的用心,孤擲古典音樂的美妙了。
他在17歲就完成第25號交響曲,此曲也是電影Amadeus的片頭曲。莫札特的音樂,年輕年老都適合聽,聽著都會有幸福快樂的感動,如同天籟~ 此音只有天上有,但在光明燦爛愉悦的聲響背後,神童內心深處其實暗藏不為人知的悲悽。
1775年,莫札特一口氣完成了五首小提琴協奏曲,老師以莫札特小提琴第五號協奏曲第三樂章為例,中段是「土耳其風」。從A的主題→D,音樂從優美到野蠻,但呈現小提琴的魅力及張力之強,也顯出高超的演奏技巧。
而1785年完成的二十號鋼琴協奏曲,在第一樂章鋼琴還沒有出來之前,充滿戲劇感的音樂就已經擄獲人心,鋼琴出現只苦苦唉求,張煌失錯,快速逃離。
*令人感動的單簧管協奏曲K622及安魂曲
老師很有感情的介紹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K622,這精采的作品只花了小莫9天時間就完成,神奇的天才,此曲如同莫札特,回首來時路,有solo也有tutti,千里獨行,宇宙萬物終會真情相應。在生命終場前,莫扎特歷經貧病交迫,臨終為了生計還債,在極慘的狀況之下,一手寫喜、一手寫悲,同時寫了安魂曲(後由學生---蘇斯邁爾完成)及歌劇---魔笛。老師提到,莫扎特在生命末期同時創作著令人戰慄的安魂曲及詼諧快樂的魔笛,兩曲曲風大相逕庭,只有像莫札特這般天才,才能寫得出來如此偉大的作品。
劉老師如同身歷其境、感同身受的講述安魂曲的一段:Lacrimosa dies illa,那瀰漫悲嘆的主題,貫穿全曲的八個音,唱到Pie Jesu Domine,莫札特的一生艱苦在曲中詮釋,感動到淚流滿面,藉由安魂曲投入主的懷抱,莫札特的高超作曲技巧,將音樂和歌詞融合一起,那虔誠滿心的歌聲,讓生命得以救贖。
十分同意香蘭執行長所言,劉老師的現場實體課程和線上講演有著很大的不同,在現場,老師的肢體動作自由展現,並且眼神與聽眾交流,但也很佩服劉老師在線上課程的流暢,老師雖看不到觀眾,但音樂就是最好的朋友,在線上老師更能專心沈浸在樂曲中,與作曲家心靈神會,堂友們同堂共振。
感謝蔚藍人文堂及樂賞基金會在新年就端出極品曲宴,讓500名幸運的堂友在雲端相會,樂自心中來,一起分享音樂神童的生與死、悲與欣、喜與哀,聽見莫札特光明燦爛與深層悲愴,體會到天才音樂家的人生喜悲與無奈,孤獨中的音樂美感。音樂帶給人的感動,直指人心,贊同老師引《禮記》之言:大樂必簡,這正是莫札特音樂的獨特性及吸引人之處。
文/彥成
蔚藍人文堂去年跟今年,新年的第一場演講,都有劉老師帶我們進入音樂的世界。
跟著老師欣賞這麼美的音樂,聽完講座,心中充滿了美好的音樂,離開時都有滿滿的幸福感。
這次老師在莫札特短短的35年的一生,超過600多首創作中,從小到大為大家精選了七首作品來介紹。
1. 作品 K.136 嬉遊曲:莫札特16歲的作品
嬉遊曲是給貴族在夏天,在後花園喝酒聊天的休閒音樂。
莫札特前面是海頓,後面是貝多芬,他們的音樂是寫出來的,但莫札特的音樂是噴湧出來的,好像靈感壓都壓不住。
莫札特是個陽光的開心男孩嗎?表面是的。但從小就跟著爸爸在歐洲到處巡演,在馬車上顛簸的生活,他用華麗的外表不讓你看到他的內心,但也許你注意一下可以聽到他內心,很深刻的沒有童年的悲哀。
2. 作品 Symphony No. 25 第一樂章:莫札特17歲的作品,1773年10月寫於 Salzburg. 電影《阿瑪迪斯》的片頭曲。這首核心主題,其實是很悲劇性的,就是可以聽出莫札特內心的一首曲子。
劉老師說,當你聽音樂的時候,心中要建立結構意識,當你有了結構,聽音樂就是主動的,是有期待的,就不會迷失在音樂中。
像此曲有「呈式部」、「發展部」和「再現部」。「呈式部」裡面再分成第一主題群、第二主題群和結束句。
當你心裡建立這樣的結構,就是你已經拿到踏進古典音樂的通關密語,打開了古典音樂的大門,已經很深入了。結構是理性的,音樂是感性的,理性和感性兼備,就是完美。
3.作品 K. 219 第5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莫札特19歲的作品,那一年莫札特一口氣寫了5首小提琴協奏曲,後來一輩子沒有再寫。而他五首裡面最有名的就是這首,尤其是第三樂章,因為中段是『土耳其風』。
這曲段落為ABACADABA,也就是他是短的段落,很快速的在循環交替著,以A為主體,到B後回到A,再到C後回到A,這種形式就是迴旋曲。
古典時期的協奏曲,到第三樂章,百分之九十幾都會這樣寫,樂器先獨奏(呼),後面樂團再(應)。
在當時,『異國風味』是一種時尚,許多作品都有土耳其風或是匈牙利風。其中D段(曲子3:42處) 就是充滿土耳其異國風,不像A也不像B不像C,最與眾不同,注意他有最華麗的異國風味音型,有強力在拍打的進行曲和有狂風呼嘯而過的三個元素。
4.K.466. 20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莫札特29歲的作品,莫札特一生27首鋼琴協奏曲中,唯二(第20號D小調,第24號C小調) 的小調鋼琴協奏曲。相對於其他25首,這兩首就是直擊莫札特內心,悲劇性的作品。
這首呈示部裡面有 Tutti(樂團)跟 Solo (鋼琴獨奏) 呼應。 各自都有第一主題第二主題(Tutti沒有)和結束句。
裡面有很沈重的敲門的聲音,像是鬼魂陰森森的在敲門,在威嚇,在悲嘆。不知道在他29歲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在他的心裡一直有這些陰影在籠罩著他。
樂團出現了敲門威嚇後,鋼琴出來了獨奏,這麼的無辜又這麼的委屈柔弱,被陰森恐懼狠狠地無止境的追著,莫札特在世時,所有的鋼琴協奏曲都是自己彈奏,所以鋼琴就是他自己,樂隊則反應了他所面對的環境。
5. K.622 單簧管協奏曲:莫札特35歲過世前45天,九天就完成的作品,其中的第二樂章音樂感染力特別強,曾被電影『遠離非洲』引用。
他一生當中寫了多少轟轟烈烈的音樂,但在他人生要結束的時候,卻是用一首這麼簡單的曲子,像是禮記裡說的『大樂必易,大禮必簡』。像是莫札特輕輕回頭,看著這一生的來時路,從音樂中可以聽出他的眼神。
(Solo) 單簧管領奏,(Tutti)樂隊再出來呼應。好像莫札特在生命結束前,平靜地問這整個宇宙,宇宙輕輕地回應給他。
前面兩段,雖然才短短幾秒鐘,但是它那麼美,好像已經把我們帶入了永恆的境地。
6. 安魂曲 Lacrimosa:莫札特在最後維也納的十年,是最貧病交加最困頓的十年,卻也創作出最輝煌作品的十年,他接近生命的終點,負債累累,病得很重,可是又很需要錢,於是他強撐著身體在寒冷的夜晚寫曲子。
突然,三經半夜有人敲門。開門後有個全身黑衣的蒙面人,來拜託他寫安魂曲,嚇得他驚魂未定,覺得是死神來催他了。
安魂曲寫到後來,當時四個演員排練完魔笛,經過莫札特家的時候來看看他,他請求四個演員幫他唱唱看,聽完他淚流滿面,知道上帝在等他,可以在上帝的懷中好好的休息了。
最後一句 Pie Jesu, Jesu Domine. 意思是:求耶穌憐憫,主耶穌。
(唱 Pie Jesu 的時候音樂熱切的往上揚,)表現出他對耶穌的懇求,(然後音樂下行,安定了下來)投入在主的懷抱裡。
當他出殯的那天,雷雨交加,太太因為生病臥床沒有辦法跟去,風雨太大馬車夫也沒辦法運到預定的墓園,只在路邊草草挖個洞就埋了。
天才中的天才,一生竟然如此懷才不遇,去世竟然被如此草率地對待,真是令人嘆息不已。
7. K.620 魔笛: 魔笛製作人知道莫札特病重,也知道他手上還有很多要寫的東西,所以他把莫札特關進了『魔笛小屋』讓他專心寫完。
我們要來聽很歡樂的一段:Papageno
女生Papagena 和 男生Papageno 是一對愛人,本來以為再也遇不到,沒想到突然見到面,一時都口吃,叫不出全名,只能 男的 :Pa Pa Pa Pa 女的也:Pa Pa Pa Pa. 好好笑,好可愛。
然後互訴衷曲:
真高興,有神的垂愛,送我們很多小孩。
先一個小 Papageno,再一個小 Papagena。
多麼幸福,當一大群小 Papageno 和 Papagena,跑向他們的父母親。
多麼可愛俏皮的音樂,各位,他這麼哀傷的安魂曲和這麼歡樂的魔笛是同時在寫。所以說,他的音樂是噴出來的。所以說,他是天才中的天才。
老師說,其實他坐在螢幕前,為大家講解這些曲子的同時,也進入莫札特的生命裡再次欣賞了他的音樂,感到無比滿足。
我想大家也是如此,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深入莫札特的心裏,這麼親近的感受到他心裡的哀傷。這麼天才的音樂家,命運竟然給他這麼不堪的際遇,但是他回報給這世界的,都是這麼美麗的曲子。跟著老師的講解,群裡好多人都說忍不住流淚了,就像之前「在大安森林公園一邊哭一邊跨年」的活動,感覺靈魂完全被洗滌了。
好滿足的一個夜晚,謝謝老師。
參考曲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lcW-HhKeHZGY-JUDpLVH3oDNA_SAK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