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瓊玲
講座一如預期,在開場前十五分鐘,就秒速直衝500人爆棚,無非是為了聽被音樂老師尊稱的備課之神---仁斌老師說普契尼。老師去年才去普契尼的故居,他以精彩的照片帶領堂友們看見當地的風景及名為「蝴蝶夫人」的咖啡館,讓我們更深入瞭解這位獵豔、獵劇本、獵弦律的高手,沈浸在普契尼生平與動人的音樂中。
老師提到,普契尼出生在五代音樂世家,未成名前曾一度落魄窮苦,他一生寫了十二部歌劇,寫到第三部的瑪儂萊斯科開始走好運。也幸遇到有識人之明的Ricordi,助他一臂之力,幫助了普契尼繼威爾第之後,另一超級富翁,開啟他有七部車、有船及抽雪笳的富足生活。在他的筆下,男俊深情、美女婉約,而他真實的人生也是如此,普契尼年輕時很帥,浪漫多情,雖然妻管嚴但仍然到處放電。
說起歌劇,仁斌老師面面俱到且內容周詳,不僅從波希米亞人故事的背景、特質及發生場景來說,也帶領我們按圖索驥,先從海報看端倪,一部歌劇之所會成功,除了作曲家,劇作家、出版商及指揮等,個個都很重要。
*龜毛的普契尼 一部劇要花三、四年才完成
老師提到黃金鐵三角之成功方程式,普契尼寫一部歌劇,要配兩個劇作家才得以完成,賈科薩負責歌詞、語韻和潤飾細節,伊利卡負責分幕和文字。普契尼的歌劇核心元素就是愛情,他12部歌劇中,就有9部中的女主角紅顏薄命。普契尼的歌劇作品就有三部:《波西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列在十大著名歌劇名單之中。他也因歌劇而名利雙收,成為當代最富裕的作曲家之一,而他的人生更是傳奇般的存在。
大約與普契尼同時,他的朋友---雷昂卡瓦洛也改編同一部小說,寫了一齣同名歌劇,但由於雷昂卡瓦洛的作品等到隔年才推出,未搶得演出先機,而且他在音樂上的主題和角色動機處理,也不如普契尼出色,於是歌劇史上這場同名歌劇競逐賽,終由普契尼(譜氣你)勝出,從此這對好友反目絕交。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波希米亞人》劇情描述1830年代某個聖誕節前夕,在法國巴黎拉丁區,四位性格放浪不羈的藝術家最年少輕狂的歲月以及兩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波希米亞人》又名「藝術家的生涯」,指的是窮困潦倒的藝術家所過的一種貧窮卻又浪漫不覊的生活。「藝術家的生涯」小說本身,是英年早逝的作家穆爾傑,為自己所寫下青年時期的生活素描,而男主角詩人魯道夫,可說是作家的化身;小說中的情節,也似普契尼年輕時在米蘭音樂院求學期間那段窮困歲月的生活投射。
為了讓我們更熟悉波希米亞人,老師播放DG歌劇電影版: Anna Netrebko and Rolando Villazon的La Bohème,從影片中的精彩片段,分析四幕歌劇的劇情,電影版本可看出更多的內心戲。老師也說到,普契尼沒有為歌劇作另外的序曲,而是將他在米蘭音樂學院的畢業作品---交響隨想曲做為歌劇的開場。
*耶誕節的巴黎 詩情浪漫的相遇 像極了愛情
電影版的內心戲令堂友們看得入迷,一邊聆聽老師有表情的述說經典內容,一邊堂友們在聊天室也熱烈討論,好入戲的歌劇賞析。這動人的愛情故事,在第一幕就明示郎有情、妹有意。劇中的女主角咪咪,是普契尼創作中真誠善良的女性形象(普契尼最喜歡咪咪這一型的女子)。
第一幕中,魯道夫與咪咪的相遇是最精彩的一幕,一開始以宣敘調,呈現兩人的對話,隨後兩人互訴衷曲,表達濃情蜜意。著名的詠歎調〈妳那冰冷的小手〉、〈是的,人們都叫我咪咪〉),最後熱烈擁抱,唱出愛的二重唱〈噢,溫柔的少女〉,普契尼不愧是獵弦律高手,很懂得用音樂擄獲人心,音樂扣人且極具美感,表達出普契尼對歌劇藝術所要求的濃縮和凝練,呈如詩人所述:簡潔是智慧的靈魂,詩人的語法太高明,男女主角的自我介紹都唯美,而咪咪先提到愛情的象徵,這段男女主角的詠嘆,像極了愛情。
聽仁斌老師說歌劇很享受,老師除了有音樂的專業,點出普契尼此劇中男女主角的幾個主導動機(魯道夫及咪咪動機),更因他有在巴黎留學的親身經驗,說起波希米亞人更是身歷其境,從老師的圖文生動解析,才知左岸和右岸是以塞納河流的流向區分左右,左岸用腦(學術區),右岸則是銷金庫。
*魯道夫唱出高音 C擄獲咪咪的心 馬切羅遇見舊愛 男高音真的很「難」
男高音很很難,唱到高C是極限,Rolando Villazon唱得深情款款,握著咪咪的手,唱出愛情燃起他生命的希望,停了兩拍延續氣息(氣息運用真的很難),再接那個經典High C,蕩氣迴腸、動人心弦,堂友聽到也很嗨。我想到那首合唱曲《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用溫暖守護生命,讓轉輪轉了光;而普契尼是用愛情點燃熱情,讓生命充滿希望。
普契尼在此劇安排了雙女高音,除了咪咪女高音,還有馬爾切洛過去的情人、穿戴華麗的穆塞塔(另一女高音)。普契尼實在是善於塑造角色特質,從穆塞塔的穿著及風情萬種的姿態,老師用台語「淆季季」(風騷)描述的太精準,她周旋在兩個男人間,聰明又機伶,男人很難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劇中,她為了吸引馬爾切洛的注意,唱起了一支舞曲,稱讚自己的美麗無人能夠抗拒,馬爾切洛再次被她征服,她又吩咐阿爾契多羅為她買一雙新鞋,當阿爾契多羅回來,等待他的只是付帳單,好可憐的凱子。
*波希米亞人中的動人愛情詠嘆 生離死別 不如相忘
第三幕開端的「雪景」,由管弦樂全體奏出兩聲短促的重和弦之後,由低音聲部大提琴奏出弱的顫音,接由長笛和豎琴在上方持續,刻劃冰天雪地的孤寂。
黎明,白色的雪覆蓋大地。咪咪帶著黑色面紗獨自一人來到城外的酒館門前,魯道夫、馬爾切洛與穆塞塔暫時住在這裡。咪咪喚人找來馬爾切洛,她問起魯道夫,說他因為嫉妒而懷疑她,對她冷淡。這時魯道夫出來了,咪咪趕緊躲在樹叢後,他向馬爾切洛抱怨咪咪跟別的男人眉來眼去,並說咪咪的病很重,而他沒有錢為她治病,所以希望分手,好讓咪咪找一位有能力的情人。
聽到自己得了絕症,不久於世,咪咪痛哭起來,魯道夫找到她將她擁抱在懷中,咪咪與他告別(詠歎調:我要回到自己的小窩)。當小倆口沉緬於過去的感傷,另一邊卻出現馬切洛和穆賽塔的激烈爭吵,形成了兩組戀人的四重唱,普契尼的設計太高明。最後魯道夫和咪咪兩人相約在春天來臨前,暫不分離(暫別的相互祝福),而馬切洛和穆賽塔互為怒駡,不歡而散,充滿戲劇性。
*波希米亞人掌聲不歇 你是唯一 泫然欲泣的第四幕
春天來臨,在巴黎拉丁區破舊公寓閣樓,兩位失戀男魯道夫與馬切洛同病相憐,忘不了往日戀情,共同回想過往的甜美。直到音樂家和哲學家回到閣樓,帶有食物與美酒,於是如第一幕場景,四位藝術家又開始笑鬧起來。此時,穆賽塔衝進來,告知他們咪咪病重垂危,但她為了想見魯道夫最後一面,爬上閣 樓卻不支倒地。
波希米亞人重情重意的特質,在此幕彰顯,魯道夫把咪咪抱回閣樓,而好友們義無反顧變賣身上值錢物品,都想為咪咪盡一點心力,但久病氣息微弱的咪咪,等不及最後的溫暖,就已經離開人世,只見魯道夫急奔咪咪身邊,放聲大哭,痛徹心扉。
普契尼才華洋溢且聰明過人,從文獻得知,他在寫此劇時,還未到過巴黎,但他精準的傳遞出場景的氛圍,全劇因鮮明的角色塑造,歌詠愛情有深情有悲傷、有浪漫有無奈,全劇悲喜交織,由於普契尼擅長弦律之自由運用,聰明的他也將華格納作品中的主導動機靈活貼近角色動機中,將愛情的偉大與虐心寫入此部,令歌劇迷愛不釋手、百聽不厭,且歷久彌新。
如老師所言,愛情—是普契尼作品中的核心元素,更是最適合的詠嘆的弦律。普契尼筆下細膩的愛情與歌曲波希米亞人角色豐富、歌詞動人、咏嘆優美,如愛情釀的酒,令人醉心。
感謝仁斌老師以豐富的影音資料,帶堂友們深入《波希米亞人》的扣人心弦,這部歌劇因有幾個特色:劇情寫實易懂、旋律優美、曲段簡潔結構完整、全劇不超過兩小時,充滿張力,是非常適合做為歌劇新手的入手作,經由仁斌老師專業投入感情的解說,讓我們更容易「樂在其中」。
文/ShaoHua
2024年為義大利音樂家普契尼逝世一百週年紀念,幾個我成為講座常客的主辦單位,不約而同在2024年先後辦了幾場普契尼相關音樂講座,有緣聽聞其中三場講座的我,藉此開啟我對普契尼生平及作品的初淺認識。
正巧今年蔚藍人文堂邀請林仁斌老師安排普契尼歌劇系列四堂講座,為堂友細說普契尼最為經典的四部歌劇,讓我得以對普契尼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今日首場便以《波希米亞人》掀開序幕。
這部歌劇是以1830年代的法國巴黎拉丁區為背景,描述四位性格放浪不羈的藝術家年少輕狂的歲月及愛情的故事。
仁斌老師以巴黎地圖為大家說明故事發生的地點,並用1896年這部歌劇演出之原版海報點出劇目(四幕劇)、原著(亨利‧繆傑)、作詞家(路基‧伊利卡、喬瑟‧培賈克隆)、作曲家(普契尼)及出版商(Ricordi),同時說明普契尼與兩位作詞家的黃金鐵三角構成普契尼歌劇的成功方程式,並提及出版商首創版稅及分潤制度,造就義大利音樂大師威爾第及普契尼因收取版稅收入而致富。
在歌劇劇情的解說上,仁斌老師以2008年上映的同名歌劇電影,透過電影更豐富的場景變化及運鏡技巧,加上連眉毛都會演戲的男主角、色藝雙全的女主角精彩詮釋的影片,分段介紹四幕劇的故事內容,歌詞的詩情畫意,以及男女主角重要的愛情詠嘆調,包括第一幕中男女主角初見面時唱的《妳這好冷的小手》、《我的名字叫咪咪》,第二幕中第二女高音展現風騷的名曲《當我走在路上》,第三幕中兩對情侶的四重唱《你在做什麼,你在說什麼?》,第四幕男主角永別女主角所唱的《啊,咪咪,你一去不返》。
普契尼一生創作12部歌劇,其中有9位女主角的結局都是虐心的死亡。仁斌老師說「愛情,是歌劇史上出現最多,也是歷久彌新的主題,更也是義大利寫實主義歌劇家普契尼作品中的核心元素。他筆下細膩的愛情與詠嘆,流淌下無盡的哀愁。
在全世界十大上演率最高歌劇裡,普契尼的四大歌劇永遠是最受觀眾歡迎的劇目。」並以普契尼具備「獵劇本、獵旋律、獵艷」等三大特質總結為其歌劇作品之所以能如此膾炙人口、扣人心弦的主因。
聽過仁斌老師講座的人,都知道仁斌老師除了有文質彬杉的外形,還有「斌」式的幽默風格,時而「呵呵呵」、「顆顆」的文字化笑語、偶爾穿插的日文也有化龍點睛之妙。在音樂導聆、劇情解說上更是有其獨到之處,每每聽完他深入淺出、化繁為簡的講座內容,總是覺得收穫滿滿。
此外,仁斌老師在蹦藝術網站無私分享的音樂功課整理,除了是聽眾課後的最佳複習管道,也讓他被學校音樂老師尊稱為「備課之神」,真的是當之無愧的封號。
今日講座QA中,仁斌老師還分享他去年親訪普契尼故居及博物館,以及參與普契尼逝世百年音樂節的旅行。真的很喜歡也很羨慕仁斌老師這樣融合興趣的旅行行程,雖然無法跟著老師親身經歷,但透過老師的分享,也能如歷其境、感受美好。期待仁斌老師的下一講,為大家細說普契尼歌劇中的動人愛情及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