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ShaoHua
2025年顧素琿老師在蔚藍人文堂的印象派系列講座,今日來到第二講。上一講顧老師以「縱一葦之所如—印象派與塞納河」為題,帶領我們搭乘莫內的船屋順流而下,欣賞印象派各畫家所描繪的塞納河風光,今日則是聚焦於巴黎市區,以散步的方式深入探索「衣香鬢影‧熙來攘往—印象派與城市生活」。
在這場為時約三小時的講座,顧老師從奠定今日巴黎城市基礎的奧斯曼計畫談起,再以馬奈、雷諾瓦、莫內、畢沙羅、卡耶伯特、秀拉、瑪麗‧卡薩特、竇加、羅特列克等畫家的作品,說明19世紀世界的首都-巴黎,舉凡橋樑、車站、鐵道、街景、慶典、舞會、劇場、芭蕾、音樂、表演、酒店…等日常生活及休閒娛樂。
印象派的畫家及作品一直是我最熟悉也最喜歡的,記憶裡人生第一次自發性購票看畫展,是學生時代看的「黃金印象—奧賽美術館名作展」。自此,色彩明亮、賞心悅目的印象派畫作擄獲了我的心,讓我一次又一次走進國內引進的印象派相關畫展,也讓我一次又一次走向歐美博物館欣賞印象派畫作。
海明威說的沒錯:「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2015年初夏的巴黎藝術追尋之旅,始終烙印在我腦海,其後每當聆聽巴黎相關的藝術、音樂講座或是欣賞巴黎及印象派相關的作品,總是讓我對巴黎之旅經歷的種種回味再三。
今日聆聽顧老師解說,讓我透過畫作走進印象派畫家當年俯瞰的街景、走過的街道、休憩的河岸、乘車的站點,也在舞會、音樂廳、劇院融入當時中產階級的生活日常及社交活動,同時也讓我在復習印象派由來、畫作特色、畫家故事中獲得許多新知。
我特別喜歡顧老師提的卡耶伯特,過去雖然看過卡耶伯特的幾件作品,但對他的背景並不熟悉,在顧老師的說明下,才知他是出身富裕家庭的貴公子,而他喜歡在奧斯曼式建築的二樓陽台觀看巴黎熙來攘往的人潮,又有攝影般的畫作構圖,讓顧老師幽默形容他猶如「人類學家」。
我也對顧老師敍述奧斯曼式建築印象深刻,原來巴黎建築的樓層有富貴貧賤之分,一樓是店面,二、三樓是有錢人家住所,閣樓則是窮困之人的租屋處,這讓我想起普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中的藝術家們、百老匯音樂劇《紅磨坊》中的作曲家,都是租屋在閣樓的市井小民。
很喜歡顧老師的講課,今日老師提及畢沙羅的《冬日清晨的蒙馬特大道》原作即將於6月的「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館名作展」登台,讓我回想2023年秋天走訪紐約時三度參觀大都會博物館,應和這件作品結過緣,相信日後再次與它相遇,能更富有感情及更加仔細品味畢沙羅筆下的巴黎街景。
期待「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館名作展」在台開展,也期待顧老師的下一講,繼續訴說印象派的大小事。
以下略記今日講座心得:
巴黎改造大計畫
始於省長奧斯曼
鐵路建設人口增
奠定今日花都貌
工業革命浪潮襲
照相技術新興起
畫家求變脫學院
落選沙龍創話題
馬奈革新草地餐
構圖仿擬拉斐爾
莫內追尋光與影
雷諾瓦氏重人物
卡耶伯特攝影眼
務實勤懇畢沙羅
卡蕯特氏畫柔美
秀拉分光是科學
羅特列克夜店咖
描繪歌舞紅磨坊
竇加視角具奇趣
側寫芭蕾音樂會
馬奈吧檯藏玄機
鏡中反射熱鬧景
煎餅磨坊夜店版
空中飛人也來娛
十九世紀新城市
林蔭街道車馬龍
衣香鬢影熙攘往
休閒娛樂日美好
名家輩出各有長
刻劃日常生活景
畫布盡灑繽紛彩
印象巴黎得人心
PS. 面對川普關稅股災,日子還是得繼續過,感謝生命中有藝術撫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