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蔚藍堂主
#茶人與器量
器量是甚麼?
賣茶的人,不止是買賣茶葉,還要有充分的專業知識;賣的不止是茶,也包括自己的專業態度,對每種茶的品質鑑定及市場行情,更應該提供客戶該茶的歷史人文資訊。
許正龍很慶幸一直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以台灣茶葉大使的身分,不只行銷介紹台灣茶,也分享許多精彩的茶文化——有茶金,有茶土。(台灣烏龍不能一直被「烏龍」 ,就讓 「茶烏烏 烏白唬」 留在歷史)
許正龍老師的線上演講,宴請全球632位堂友喝台灣茶。
會後有堂友從瑞士、澳洲、義大利、台灣、加州聖地牙哥等各地打電話給我,紛紛追問:「你從哪裡找到這位神講師?好厲害!」
去年夏天我在洛杉磯,經人引薦,和許正龍老師喝茶,從上午十點 喝到下午六點,足足八小時,相談甚歡。
喝茶之際,我注意到許老師和其他茶人很不同,台大經濟系畢業的許老師有深厚的知識根底,言之有物,有研究和創新的精神,發展出個人獨到的見解。他以「達文西遇見台灣茶」的碰撞與連結,運用在台灣茶的推廣,他用外國人能理解的方式推廣烏龍茶,到全美各大學各場合以英文演講,熱情不絕。
喝茶之際,我注意到許老師有演講魂,他回答的比我提問的更多元、更深切、更完整。Q&A時,堂主問:「請問你到港式飲茶店,你會點什麼茶?」這是內行人的選項,茶商知道產地、貨源、品質和市場。
堂主問:「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立頓紅茶,行銷長紅的原因是什麼?」成立於1871年的立頓紅茶創辦人Thomas Lipton,和許老師Thomas Shu 的名字一樣,許老師從白蘭地酒來解釋立頓紅茶,果然高超!
喝茶之際,我注意到許老師的十項全能。他身為台灣茶葉大使,在世界各地推廣茶文化,隨口能唱客家山歌,傳遞客家文化。當他清唱客家山歌,嘹亮嗓音,中氣十足,贏得一片讚嘆聲。許老師全場笑瞇瞇、侃侃而談三個半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自編茶歌自娛娛人,驚喜不斷,這一場也創下主講人同時用五種語言(國、台、客、日、美語)演講的紀錄。
Q&A之際,許老師提及一件趣事:2001年在名古屋和靜岡舉辦世界綠茶展,代表台灣製茶公會理事長的黃正敏,英日法語流暢,和美國代表許正龍共同出席。殊不知這兩位代表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人,其實是同父母的親兄弟(許老師幼時過繼給叔叔),秉持父訓,有志一同,兄弟聯手將台灣茶葉文化推向世界。
從工夫茶的茶藝,到親近現代人生活的「茶易」,更見變化與創意,讓喝茶變得簡單和容易。根據許老師多年的研究,將達文西的密碼,與台灣茶做一番結合,幫助更多人以清簡舒心的方式,讓喝茶成為生活的儀式感。
從一片茶葉到一杯茶,看見蘊含千百年的一抹清香。
身為茶人,多年來許正龍老師分享他熱愛的台灣茶葉,及工作中的學習體悟,行銷自己的生活態度及文化。
猶記得許正龍大三時,秉承父志,寫下「茶與人」對話:
• 種茶的人有天地
• 作茶的人有工夫
• 賣茶的人有器量
• 買茶的人有品味
• 送茶的人有真誠
• 喝茶的人有情趣
文/Debra
當達文西喝到台灣烏龍茶,我想他一定會誇讚「好喝」。當我們站在《蒙娜麗莎》前,也會忍不住說一聲「好美」! 無論是「好喝」還是「好美」,這些都來自我們的感官經驗。而這些感官體驗背後的創造過程,是否也有相通之處呢?昨天,台灣茶的推廣大使許正龍老師在蔚藍人文堂,為我們揭開了台灣茶裡的達文西密碼。
「Nature is the source of all true knowledge. She has her own logic, her own laws, she has no effect without cause nor invention without necessity.」老師以這幾句話做開頭:「大自然是所有真正知識的源頭;她有自身的邏輯與法則,沒有因就沒有果,也不會無中生有。」大自然是否就是串起達文西與台灣茶的橋樑?
達文西是觀察自然的大師。他透過對流體力學、人體解剖、繪圖與實驗的深入探索,理解自然的運作,並深信所有知識皆來自對自然的觀察與理解。同樣地,台灣烏龍茶的精髓,也在於對自然條件的精細掌握:山區的氣候、土壤、水分與植物生長的節奏,皆影響茶葉的風味。焙火與發酵技術,更仰賴對自然變化的敏銳感受與掌控。
在製茶工藝中,從萎凋withering、攪拌與做青(Tossing & Oxidation )到揉捻(Rolling)、團揉(Ball Rolling),每一環節皆蘊藏著流體力學的應用。即使在沖泡時,茶湯的擴散(Diffusion )與對流(Convection)也展現出流體動力的奧秘。
達文西對人體構造的研究,尤其是他對結構與功能的細緻分析,亦可用來類比烏龍茶的變化與沖泡方式。他將科學與藝術融合於機械設計中,精準到微米,同時講究美感與比例。而台灣的製茶師,也精準掌握溫度、時間與發酵度的細微變化,追求每一杯茶的香氣層次與風味平衡。從採茶時機、揉捻手法到焙火強度,每一細節都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
達文西從鳥的飛行中汲取靈感,發想飛行器,體現對自由與平衡的追求;而我們透過一盞台灣茶,探索味蕾與心靈的自由。
觀葉、聞香、品味,是一場屬於茶的感官之旅。製茶工藝與茶人精神,如同達文西融合技術與美學的創作精神。在「園、菁、曬、搖、炒、揉、焙」的每一環節中,專注與堅持成就風味的深度,也映照著達文西對細節與結構的極致追求。
謝謝台灣茶葉文化大使許正龍老師,我們終於知道了在「好喝」與「好美」的背後,所藏的知識與密碼。
文/ShaoHua
不知是否因我的老家鄰近台灣紅茶的故鄉,而我的大學母校後山就是文山包種茶產地,讓我特別喜歡有茶的地方。在北漂求學、就職而後定居的日子裡,有茶園景致的貓空、有茶葉博物館的坪林,還有曾因茶葉貿易富貴繁華的大稻埕,都是我三不五時會去走走的景點。
茶故事聽了許多、茶風景也賞了不少,甚至曾附庸風雅參加過小型品茶會體驗一番,可惜慧根不足、品味不高,我至今仍只是個把喝茶當雅興的俗人,離所謂的品茗境界相距甚遠。
儘管如此,我還是愛聽茶的故事,但今天不是去參加大稻埕找茶趣的走讀活動,也不是去參觀新芳春茶行或坪林茶葉博物館,而是待在家裡,聆聽蔚藍人文堂邀請台灣茶葉大使許正龍先生,以「達文西遇見台灣茶」為題的講座。
許老師說這場講座之命題,源於他在坪林茶葉博物館讀到達文西的文句,以及一張朋友焙茶之照片,讓他試想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若來到現代台灣將如何看待台灣茶文化?便透過AI輔助,跟大家分享這場跨越時空的創意與品味對話。
這個極具創意的發想,讓我得知可以從達文西的流體力學,看烏龍茶製作過程之應用,及觀察茶葉沖泡過程,還可以從達文西的人體解剖研究及飛行理論,觀察茶葉結構與氧化過程,進而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品茶方式。
在台灣茶的介紹中,許老師以「七美人」(文山包種、蓬萊佳人、東方美人、凍頂烏龍、高山茶、醇烏龍、焙香烏龍)為例,說明產地、製茶過程,以及茶之歌、茶之旅,並分享台灣烏龍之品味原則,如識茶三部(天、地、人)、試茶六則(試其形、賞茶舞、聞茶香、觀茶色、品茶味、讀葉底)、適茶應性等。
在聽講座時,我想起電視劇《茶金》的一段台詞:「從一片茶葉,到一杯茶,是一段很漫長的旅程。」今天許老師分享的茶故事,確實就是一段需要用心栽培、摘採、揉捻、烘焙…的過程。
今天講座中,許老師始終帶著親切的笑容,講座中及講座後QA中歌唱的茶之歌,充分展現他的客家氣息及愛茶之心。在講座後的QA中,得知許老師是新竹關西人,也讓我回憶起幾年前去關西參觀臺紅茶葉文化館的美好體驗。
茶的故事多、學問大、趣味高,今後我還要繼續聽講與學習,以及走訪台灣各地茶故鄉。
文/曾瓊玲
許正龍老師是茶業大使,也是達文西的追隨者,他博聞多學善用AI,從AI的大數據,帶領我們更瞭解天才達文西,進一步連結達文西跟東方茶之關係,加入老莊思想的自然與道,讓茶言觀色變得很科學。
這場中西交會的講座,老師帶領堂友們瞭解達文西的好奇心與多才多藝,從達文西的科學及藝術成就,精僻入裡的剖析台灣茶的獨特性與豐富性,老師期望台灣茶能學習達文西之精神,透過不斷探索與學習,展現多元發展的可能性。
我之前只知達文西有嚴重的拖延症,但後來明白這是體現他的完美主義,美食經過慢火細煮,才會香味四溢、口齒留香,藝術品如此、好茶也如是,透過精雕細琢、汲取養分,累積知識、成大數據,持續成長才會進步,學習達文西細節與結構的追求,這也是終身學習的價值。
台灣製茶技術廣受讚譽,無論控茶之氧化、揉捻、烘焙都有久遠的傳承,台灣茶農也很重視創新。老師將台灣茶分為翡翠、黃金和紅寶石三個系列,分別代表茶葉不同的氧化程度,讓國際消費者更容易理解台灣茶的特性。
翡翠系列帶有花香,代表輕氧化;黃金系列系列具有堅果香,屬於中度氧化;紅寶石系列則因重度氧化而呈現獨特的熟果香,這樣將茶分類,不僅淺顯易懂,直觀易解且便於記憶。
老師提醒,每款茶的泡製,無論是水溫、茶葉與水的比例,或是沖泡時間,都具有內在的和諧;泡茶時微小的調整,就能影響茶湯口感和香氣。恰如達文西在藝術創作中對黃金比例的細緻追求,老師鼓勵我們,要用開放的心去覺「茶」及體「茶」。
老師與師母連續多年舉辦台灣烏龍茶硏習(Taiwan Oolongs Study Tour, TOST)活動,邀請外國茶人到台灣學茶,推廣台灣茶不遺力,學習達文西之精神,啟發了他泡茶美學的黃金比例,他提到就算是門外漢,只要使用任何一種5盎司茶壺或135毫升保溫瓶,都可輕鬆掌握泡茶的「黃金比例」。
在今年他也據此開發了三款烏龍茶(翡翠、黃金和紅寶石)茶包,直接浸泡在5盎司茶壺中,散葉可以充分浸泡展開,老師也推薦,飯前淺嘗一杯翡翠烏龍,用餐時以黃金烏龍搭配,飯後喝一杯紅寶石烏龍茶,每個人可依喜好品茗,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飲茶密碼,將喝茶變成儀式感。
台灣茶如一縷清香,慢慢舒展走向世界。「台灣烏龍 品味喜悅 識茶三部 試茶六則 適茶應性 侍茶靈活 拿放浮沈 甘苦滿空。」人生如茶,先苦後甘。活在當下,隨時「茶」覺,適時調整,融合天地人,經由不斷累積,就能熟能生巧,巧生練達,無事不辦。
而茶的品質,和氣候及緯度息息相關,識茶三部,三部如三足,三足鼎立才會穩壯,茶的推廣也需一步步來,不要想一步登天。
老師也唱詠台灣烏龍茶七美人,期望台灣茶莊能仿效法國酒莊,台灣手搖茶可成立波霸學院,藉一杯台灣茶的分享,為台灣進行國民外交,敬佩正龍老師的高瞻遠囑,他不僅是茶業大使也是台灣之光。
這場講座茶香四溢,有滋有味,茶對我來說,是生活必需品(最愛紅玉-台茶18號),藉由此場講座,更開啟了我往茶道的鑰匙。
原汁原味是王道,烏龍七美聽茶歌。
包種清茶高山青,黃金烏龍焙香繞。
東方美人醇烏龍,蓬萊佳人色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