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蔚藍
蔚藍堂主用一句話,十個字,導讀一本書的精華:博、大、精、深、表、裡、如、藝、變、錢。
「私人圖書館員~貝兒與摩根大通」教我的十件事:
1.摩根大通最代價高昂的嗜好,貧窮女孩的紐約上流社會的大冒險。
2.百年前藏在歷史皺褶裡的傑出女性,從偏見走向特權的旅程。
3.認識美國鍍金時代的摩根家族,與紐約女力與女權的興起。
4.在收藏藝術裡挖寶,窺探藝品拍賣的大江湖。
5.認識1870年哈佛大學第一位黑人畢業生及生平。
6.百年藝術史的轉變,藝術家、藝術界、珍本界、專家學者、收藏家、鑑賞家等。
7.摩根圖書館是紐約隱藏版的文藝復興瑰寶。
8.從「古騰堡聖經」到「古騰堡的學徒」,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9.美國歷史上最有價值的文化獻禮,財富的意義與歷史遠見。
10.探討暢銷書小說中的真實歷史與虛構情節。
飯友好找,茶友難尋,書友成知己。
----------------------------------------
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其豐盛館藏來自美國金融鉅子J.P.Morgan (1837~1913)的狂熱藝術收藏。他曾經叱吒華爾街,並影響世界金融與工業市場。身後,兒子小摩根於1924年開放其收藏,為知識之神打造一座宏偉神殿。
參觀重點:
*三棟建築物為不同時期的知名建築師的作品。
*大摩根的書房(西廳),大藏書室(東廳)
*教會手稿:摩根聖經、摩根末日書、時禱書、福音書手稿等。
*名家手稿:狄更斯、海明威、雨果、珍.奧斯丁、漢彌頓、濟慈....。
*書信:包含拿破崙、伏爾泰、梵谷等
*筆記和日記:維多利亞女王、雪萊、梭羅、老摩根的日記等。
*書籍:三本古騰堡聖經、美因茲聖詠經、聖修伯里的「小王子」原始畫稿等。
還有還有音樂大師樂譜手稿,包含普契尼「蝴蝶夫人」手稿、舒伯特手稿、馬勒手稿等等。
你是否和我同樣好奇,這些藝品與珍品,當初是如何收藏的?收藏過程中有故事嗎?透過「私人圖書館員」貝兒的故事,我們可以一窺究竟。
文 / 蔚藍
西方首部採用金屬活字印刷製作,影響西方文明史進展的「古騰堡聖經」(Gutenburg Bibles,或稱42行聖經、B42 )。從1454年問世至今,最初印出180本,如今僅存48本(21本完整本),而摩根圖書館擁有三本,數量傲居全球博物館鰲頭。
歷史小說「古騰堡的學徒」還原1450~1454年不可思議的印製過程。書評讚譽:「無論是印刷技術或時代背景的描述,都展現作者的印刷職人的精準度。」它標誌著「古騰堡革命」和西方印刷書籍時代的開始,因其高度的審美、藝術品質及歷史意義,而受到重視和推崇。
書末後記,「古騰堡的學徒」彼德.薛佛成為世上第一個偉大的印刷師傅,1457年的「美因茲聖詩集」,廣獲肯定為「史上最美的印刷書」,打造出四代的出版王朝,更創立今日大家熟知的法蘭克福書展。
約翰尼斯.古騰堡被公認是金屬活字印刷的發明者,在今德國美因茲(Mainz)。但他從未留下單本印刷作品。「古騰堡聖經」成功後,他聯合其他印刷師,印製教宗詔書、聖曆和贖罪券。
富商金主法斯特是成功的商人和出版商,1450年出資和古騰堡合作印刷工坊,古騰堡聖經印刷成功後,1455年法斯特和古騰堡拆夥,在西歐販售其他出版品。
為了導讀「私人圖書館員~貝兒和摩根大通」,我延伸閱讀「古騰堡的學徒」,其中發現許多有趣的細節與情節,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藉著歷史讀小說的趣味。
文/曾瓊玲
潤六月的天空,有微風細雨、也有藍天白雲,暫放世界不安的紛擾,藉著閱讀及聽講讓心靈平靜,謝謝蔚藍人文堂,每週提供多元及豐富的講座,內容如知識百寶箱,讓海內外存知己、天涯共此時,每週相會於雲端圖書館,不受限時空之距,讓溫暖的話語及輕柔的音樂,陪伴堂友們週末心靈相會,在雲端綠洲上,享受著知識如源泉、潺流不停,湧出每一季的清新。
今日主講-蔚藍堂主及代班主持人—-路怡庭,兩位知性美女高顏質且氣質優雅,從今日講座的精美海報三元素(草帽、墨鏡、圍巾)開場,除了海報暗藏玄機,今日講座前的開場前的音樂有《偷書賊》、《關鍵少數》、《深情之吻》不得佩服音樂小編功力,曲曲皆扣入今日講座主題:苦學、種族及性別之影響力。
今日講座,再次佩服堂主導書的功力,有態度又有內容,見識到她如何開展蔚藍式導讀,不劇透不爆雷、不按牌理出牌,用B&M教她的十件事,濃縮為十個字博、大、精、深、表、裡、如、藝、變、錢,利用這十個關鍵字,啟發我們對《私人圖書館員:貝兒與摩根大通》一書的想像及好奇,不僅想閱書為快,更期待電影版能早日開演。堂主精心設計的簡報85張,用天女散花的模式,介紹此書之精華及核心,點出重點,但不依書中43個篇章走讀,就是要讓我們之後的閱讀,能享受拼圖的驚喜。
*從美國鍍金時代說到摩根家族崛起之「博」、「大」
堂主不只導書,也幫我們腦補許多美國史,此書也紀錄了大時代(1905-1949)。鍍金時代,是美國西進運動的高潮時代,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而摩根家族,來自歐洲、發跡美國,有著獨特的品味及社交能力,讓摩根家族從莊園農夫,在美國建立了金融帝國。
摩根家族將藝術品做為家族財富的載體,強化政治與商業圈層的社交人脈,與皇室、政要、企業家保持良好關係。摩根家族在商業上成功秘訣,在他們與各地權力集團保持密切關係,並成為全球大型金融活動的核心競爭力。
*私人圖書館員-貝兒的「精」與「深」
貝兒從摩根的特助,做到圖書館長,她有著史無前例的專業與天賦,她不僅是圖書館的編目員,更像博物館策展人及藝術品經銷商,喜歡古老歷史。雖這本小說大部分的情節也當然是虛構的,但是可看出貝兒深知在鍍金年代,那個連女性都還沒有投票權的社會,自己擁有的知識力量到底有多大,而她的父親就是她精神領導者,她的母親母親務實又傳統,練就了貝兒一生膽識、善用優勢、包裝劣勢、贏得面試。
她有著獨特的時尚品味,能看見別人看不到的珍寶,在浩瀚藝術大海中挖寶,憑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鑑賞力,三場令人刮目相看的拍賣發光發熱,尤其是成功擊敗亨利.杭廷頓,獲得《亞瑟王之死》最是榮耀,她在藝品拍賣的大江湖優雅穿梭,為摩根先生贏得許多聖盃。
*「表裡如藝」的貝兒 能看見未來的價值
她獨特的藝術與書稿品鑑才能,來自父親的帶領,也奠基在母親的千叮萬囑,她機智俏皮,巧妙掌握大摩根的控制狂,面對上司的喜怒無常,能逗他開懷,所以能傲然挺立迎接摩根大亨私人圖書館員的珍貴職務,她表裡如藝,自在優遊於上流社會,羽毛、帽子是她穿著的標配。
回想大學時代,圖書館是我心靈的避風港,成為圖書館員也是我大學畢業後,最想從事的工作,大學時代不是混在社團就是在圖書館打工,特別喜歡進入舊圖書館的閣樓,踏著那吱嘎作響的樓板,翻閱那塵封已久的古籍珍藏,享受手指交錯間,與古人心靈神會的相遇。幸運的我,終在畢業後的隔年,如願以償,考上公職並進入圖書館,後來雖離開了圖書館領域,但至今仍想念那曾與書為伍的二十多年。
此書有真實歷史,也有虛構情節。打破我對圖書館員的刻板印象,原來圖書館員也可以很時尚,光想像貝兒走路到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上班的姿態,腦內小劇場就開始靈動,她不僅是編目員,化身城裡藝術精靈,她將心中對藝術與珍稿的愛,展現在她自信的步伐裡,舉手投足、表裡如藝的展現女性特質,這也是她成功條件之一,她的特長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看見珍品未來的價值。
「我們正在一同為未來保存過去。」摩根先生激賞貝兒專業能力與處事作法,貝兒有摩根先生的支持,更能大展身手,她的能力與手腕在男性當道、爾虞我詐的名流社會,無益是道奇異風景。
貝兒也是女力先鋒,見證人權與女權,她專業與性格上的特點為她帶來職涯上的亮眼成績,她深深獲得JP摩根的賞識重用,躋身上流社會,踏足藝術世界,與眾多人物盤旋。貝兒底氣十足,知道前進的步伐如何踩踏,儘管要面對的難題依然在,但她堅守方向,心志堅決,歷經風雨,終能找出正確的方法說服小摩根先生「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作為一個公共機構,將能延續家族傳統,紀念先人。」圖書館的成立,也是她送給全國民眾,並向摩根先生與父親致敬的珍貴心意。
*最有價值的文化獻禮超越「變與錢」 圖書館與博物館超越世俗財富
摩根圖書館是紐約隱藏版的文藝復興瑰寶,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其豐盛館藏來自美國金融鉅子J.P.Morgan (1837~1913)的狂熱藝術收藏。他曾經叱吒華爾街,並影響世界金融與工業市場。身後,兒子小摩根於1924年開放其收藏,為知識之神打造一座宏偉神殿。謝謝主講人蔚藍貼心的為堂友們整理幾項參觀重點,心中許願,有朝一日,必將朝聖。
摩根三棟建築物為不同時期的知名建築師的作品(期待之後人文堂紐約駐曼哈頓特派員Gene老師的專業分享),摘錄館藏內容重點如下:
大摩根的書房(西廳),大藏書室(東廳)
教會手稿:摩根聖經、摩根末日書、時禱書、福音書手稿等。
名家手稿:狄更斯、海明威、雨果、珍.奧斯丁、漢彌頓、濟慈....。
書信:包含拿破崙、伏爾泰、梵谷等
筆記和日記:維多利亞女王、雪萊、梭羅、老摩根的日記等。
書籍:三本古騰堡聖經、美因茲聖詠經、聖修伯里的「小王子」原始畫稿等。
*堂主導書的額外加碼 「古騰堡聖經」到「古騰堡的學徒」
摩根圖書館的鎮館之寶有三本古騰堡聖經,今日有幸透過雲端,看到西方首部採用金屬活字印刷製作,影響西方文明史進展的《古騰堡聖經》(Gutenburg Bibles,或稱42行聖經、B42 )。從1454年問世至今,最初印出180本,如今僅存48本(21本完整本),而摩根圖書館擁有三本,數量傲居全球博物館鰲頭。
今日講座買一送一,她為了導讀《私人圖書館員~貝兒和摩根大通》,花了時間延伸閱讀《古騰堡的學徒》,其中發現許多有趣的細節與情節,並與我們分享藉歷史讀小說的趣味,這樣的碰撞和串連,如同知識樹及馬賽拼貼,能激發許多更有趣的觀點。
太感謝堂主開枝散葉,帶領我們延伸閱讀,開啟我們對這世界上第一本採金活字印刷術的書之面紗。《古騰堡的學徒》還原1450~1454年不可思議的印製過程,網路書評讚譽:「無論是印刷技術或時代背景的描述,都展現作者的印刷職人的精準度。」它標誌著「古騰堡革命」和西方印刷書籍時代的開始,因其高度的審美、藝術品質及歷史意義,而受到重視和推崇。
《古騰堡聖經》堪稱天下第一書,是世界上最貴的書。《古騰堡的學徒》彼德.薛佛成為世上第一個偉大的印刷師傅,1457年的《美因茲聖詩集》(堂主提到,萊茵河美因茲是中世紀的「矽谷」),廣獲肯定為「史上最美的印刷書」,也是主導《古騰堡聖經》製作美學的關鍵人物,為了保命,和教會交換條件,幫教會印製贖罪券。
堂主在講座提到《古騰堡聖經》(B42 )創造歷史奇蹟,結合了天時、地利及人和三大元素。此書結合了技術長古騰堡、創投金主(富商金主法斯特)、工具人彼德,三人之專長,造就天下第一書。打開書,文字力量,能扣人心弦,紙頁美感,能締造不凡。
謝謝主持人怡庭及主講蔚藍,兩位老師今天為我們聽見/看見了精彩許多書籍,我深深認同,當人生卡關的時候,閱讀跟音樂是人生最好良藥,在心靈的綠洲,汲取更多的養分跟力量,你就可以重新出發,繼續破關打怪。
想到日本電影《我的完美日常》男主角役所廣司受訪時所說的話:「抬頭看看天空,用力深呼吸!知足珍惜每一刻不會重複的時間。」想到剛遠行的浩一老師,老師曾說他「用書寫的內容,來決定生活方式」,感謝老師的書寫,他不忘提醒讀者,要活出自己的節奏,找到生命存在的價值,感謝每天的日常,透過閱讀及講座資糧,即使有風有雨,我們依然安然。
文/路怡庭
一周前看到蔚藍將要在人文堂上導讀新書,當下就非常期待。我在人文堂上聽過蔚藍導讀三本書:包括野豬渡河(張貴興) 、單車失竊記(吳明益)、鏤空與浮雕(范俊奇)。每次聽完她導讀,都有一個結論與一個念想:
結論就是:蔚藍太厲害了!她的腦容量一定很大,而且腦迴路一定很複雜。念想就是迫不及待想看這本書。
這次她導讀的“私人圖書館員” ,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旅行之後、未期而遇的禮物。 今年五月份去了紐約、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摩根圖書館! 行前做了一些功課:有關圖書館建築、摩根家族、以及不可錯過的珍貴館藏。
當走進東廳(The East Room)時,看到的就是J.P.摩根1906年私人圖書館的樣貌。創建於鍍金時代,這座私人圖書館瑰麗堂皇、精雕細琢,但卻絕無庸脂俗粉之氣;因為整排整面整牆都是滿滿的書籍,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每一本書都是漫漫時空與文化交錯下的守護神,捍衛著這個空間,也滋養著愛智的心靈。
我看到古騰堡聖經印刷版、達文西的草圖、巴哈作曲手稿,經過靠東側的一面壁爐;想象大摩根先生曾在某個冬夜在此停駐,一邊暖手一邊沈思。
我很慶幸有機會來此膜拜;殊不知完全忽略了“誰” 是這精彩收藏的操盤手? 是蔚藍的選書導讀、才讓我意識到: 除了我做的功課,還有另一扇窗可以打開! 這份打開視野的指點,是有閱歷的人、才送得出的禮物。
未想一封感謝私訊,卻換得蔚藍的奇想;於是我成了這一場由蔚藍導讀主講的代班主持人。 也因為這個機會,激發了我對貝兒(Belle Da Costa Greene )這位“摩根圖書館員” 的好奇心。
像歷史偵探一樣在網路上搜尋有關她的訊息,某些片段讓我對她的認識有了不同的感受,其中也不乏因好奇心驅使而偏離主題的搜索、從而發現一些屬於界外球史料;剛好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
1、 既然貝兒在生前已燒毀了所有她的日記與個人信件與文件,那麼從何得知她的黑人血統背景?
原來這是一場誤打誤撞的發現:是由一位摩根圖書館的傳記管理員,在梳理摩根家族龐大譜系的同時、想到對摩根圖書館館長貝兒的生平卻一無所知,於是展開調查。後來在1999 年、華盛頓DC的一所醫院,找到了她的出生證明、上面註明”C” (colored), 也就是有色人種、以及她的本名 : Belle Marion Greener. 或許在此之前曾有人懷疑過她的血統,但此一發現,證實了她偏白膚色下的真實身份。
試想:貝兒出生在“解放黑奴宣言” 後不到20 年,普林斯頓大學只招收男生的年代,她“黑人” + “女性”的身份,是何等劣勢。 當然,也因為這個驚人發現,才有了後來更多人對貝兒的深入研究,以及這本描寫貝兒時代傳奇的書。
2、貝兒父母離異後、母親帶著四個子女、生活拮拘。 貝兒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對圖書館的熱愛,她申請入學(應是某私立學院) 時,填的興趣學科相關是“ fit to library” . 而就學經費,是由某位慈善家捐助支持。她入學注册時用的名字還是本名;但還沒畢業之前就改了現在我們知道的名字: middle name “Da Costa” 增添了她葡萄牙裔的關聯性 (或想像)。
四個兄弟姐妹當中,貝兒是老三、只有她與哥哥改了姓名。哥哥後來進了哥倫比亞大學讀工程。
3、蔚藍在導讀中提提到貝兒終身未婚,因為她擔心自己所生的孩子膚色會暴露她的真實身份。
但有文獻指出: 她其中一位姐妹的丈夫、不幸在一戰中犧牲;於是她領養了失去父親的外甥。但這外甥卻在二戰時也獻出年輕的生命。此事對貝兒打擊甚大。也讓貝兒在提攜照顧後進上不遺餘力。她曾安排一位逃出納粹德國的女性在摩根圖書館內工作;自己也致力推動一家兒童醫院建立圖書館。
4、 她曾提出許多創新的想法與做法。她致力建立摩根圖書館獨特的學術價值的收藏,也意識到許多學者要從各地來到摩根圖書館進行研究。
於是她曾寫信給加州Huntington Library的館長, 提出: 與其讓人東奔西跑尋找資料,不如我們兩館互相借調交換館藏,好讓各地學者有機會在當地得以進行研究參考。這在現在看起來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但在當時卻是跳脱規則的創舉。
5、 貝兒的父親Richard Greener是哈佛第一位黑人畢業生,但他卻不是第一個進入哈佛的黑人學生。 第一位進入哈佛讀書的黑人學生、很不幸就學期間死於病疾。
貝爾的父親非常優秀,蔚藍提到他哈佛畢業之後當過律師、院長、還擔任過俄羅斯外交官。我非常好奇, 雖然非常傑出,但一位黑人被派遣擔任白人國家的外交官是史無前例的, 背後是否有一股強而有力的組織?
查找之中,發現貝爾父親是共濟會最高階級第33級的成員。如同軍中階級晉升一樣, 共濟會的階級爬升,大約25年才有機會升任至第33階, 而且只有千分之五的機會獲此殊榮。同時”33” 這個數字、在共濟會中也有特殊的意義: 人體的脊柱就是由33節椎骨所組成。所以,第33 階、就是連接頭腦的頸椎最上層的那一塊。
以上,我漫無章法的查找資料,但卻樂趣無窮。有一些屬於界外球的小貼士,也希望大家讀起來輕鬆有趣,同時讓我們對貝兒這位傳奇女性,有不同面向的瞭解。
蔚藍導讀一本書,她可以用10個字讓我們掌握書中精髓,也可以再從這10個字展開不同層次的面貌。蔚藍導讀就像投出了一記好球,我們接棒探索,也許可以打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甚或是全壘打。即便打了個界外球,但只要在上天下地的閱讀探索中,我們也享受到無數個有趣偉大的靈魂、在腦中奔跑的奇趣!
文/ShaoHua
蔚藍導讀出奇招 松幹岔枝再重組
提綱挈領掌精髓 延伸閱讀加腦補
精選十言以蔽之 自問自答學習精
穿插影片強視覺 簡報巧妙印象深
鍍金時代傳奇女 終生未婚身世謎
黑妞白化改姓氏 躋身上流社會圈
家教養成天賦足 金融鉅子倚賴重
購書任務使命達 首任摩根圖館長
生前焚毀私書信 謎樣人生拼湊解
暢銷作家聯袂寫 書成貝兒與摩根
私人圖書館員記 虛實相映智慧辨
時代歷史相扣合 文化獻禮萬世傳
第一次聽蔚藍導讀小說,是2023年9月初她分享作家陳思宏的小說《鬼地方》。當時對蔚藍堂主在講座後段加碼剖析小說架構及人事時地物關係感到佩服 ,今日這場《私人圖書館員:貝兒與摩根大通》小說專場導讀,蔚藍以拼圖式的導讀方式,不對小說內容完全破梗,而是挑出重點敍述人物及事件,甚至從摩根圖書館及美術館的鎮館之寶—古騰堡聖經,延伸至《古騰堡的學徒》書中所述年代、故事及歷史,更是讓我聽的嘆為觀止!
不學無術,偏愛看旅遊雜誌、圖文並茂畫冊的我,對於「讀書會」這種互相分享讀書心得的型式,始終覺得遙不可及,而蔚藍參加了四個讀書會,每年目標讀100本書,真是令我佩服她的時間管理及閱讀數量。
之前聽過許多名人總能騰出時間閱讀書籍,我相信大量閱讀累積善知識,從中學習別人的智慧,便是他們能夠成為成功人士的原因之一。很顯然的,蔚藍就是這麼一位廣納知識的人生勝利組,才能將每週的雲端公益講座辦的如此風風火火。
在上週講座看到蔚藍預告這場《私人圖書館員:貝兒與摩根大通》導讀分享時,我就一直期待著,因為在我2023年秋天的紐約之旅中,摩根圖書館及美術館始終是我最難忘的相遇。
時間回到2023年,新冠疫情解封後,同事們紛紛湧向有著便宜匯率優勢又鄰近的日本旅遊,只有我選擇奔向當時匯率在高檔的美國。那是好友同事第二次派任紐約的次年,心想我在她前一任期都沒去找她,這個任期無論如何也要去一次,也正好自己悶了幾年沒出國,便以紐約為據點,重拾自助旅行的美好。
深知我是個喜歡泡在博物館的人,行前同事跟我說她有門路讓我暢行大都會博物館,我愛去參觀幾次都行,另外她還有Culture Pass,一年內可以免費預約參觀配合的館舍或景點一次,除了她不小心浪費掉的自然史博物館參觀機會外,其餘景點皆任我挑選。我聽完,真是開心極了!
既然大都會博物館可以暢行無礙,我便專注研究Culture Pass可以參觀的景點。經瀏覽完所有景點、查閱相關交通、檢視自己行程的空檔後,我請同事幫忙預訂參觀日。
「請幫我預約10/10 下午的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
「還有呢?」
「沒有了,就這個。」
「確定嗎?」
「對,因為也沒有其他空檔去別的地方了…」
「你不去植物園?要參觀圖書館?」
「對,就是要參觀這個圖書館。」
如此篤定的請同事幫我預約參觀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無非是我除了喜愛參觀博物館、美術館,也很愛圖書館。更何況我在網路上查資料,看到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的內部照片及介紹時,就打定主意將它排入行程。
造訪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的前一晚,我因時差沒睡好,早上又在紐約走了好多路,下午抵達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時,身體已感到相當疲憊,但一進到圖書館,看到古色古香的藏書牆及展示空間,眼睛便為之一亮,不禁驚呼這座圖書館及美術館真是美極了!此外,我還參觀當期的植物書籍特展及巴比松畫派特展,度過極為充實的午後時光。
紐約之旅歸來後,最令我懷念的並不是我去了三回的大都會博物館,反而是這個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一次和金融同業餐敍,我和JPMorgan Chase Bank台灣區主管聊天,問起她是否去過紐約的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沒想到她竟不知這個地方。
今日聽蔚藍導讀《私人圖書館員:貝兒與摩根大通》,除了讓我回味當年參觀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的情景,也補足我對這座圖書館及博物館有關創建並對外開放的人物故事。
相信很多人聽完這場導讀,都會想閱讀這本《私人圖書館員:貝兒與摩根大通》小說,甚至想去參觀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誠心推薦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給日後會去紐約旅遊的人們,它的建築及內部珍藏,絕對會讓你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