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蔚藍堂主
#讀不完的但丁學,千人齊聚蔚藍堂
我和馥如老師並列螢幕,我的背景是義大利佛倫羅斯的但丁故居,馥如現身在但丁的人生終點城市拉威納。我從晚霞聽到黑夜,馥如從凌晨講到朝陽,我們在地球兩端共讀神曲。
但丁在1300年第一個聖年的聖週(4/8~4/14),七天七夜走過地獄、淨界和天堂,宛如新生。我在2025年聖年的聖週(4/13~4/21)在梵蒂岡朝聖,相隔725年,這一年我開始讀神曲,正是但丁卒年的歲數,不早也不晚,但丁有維吉爾導師,我有馥如老師導讀。
馥如老師以生活化、旅行畫、故事話,讓人人聽得懂神曲。她不賣弄學術名詞,不以典故、象徵、隱喻為擋人門檻,而是以義大利語朗讀詩歌、大圖片吸睛、隨時和堂友問答互動。雖Zoom 1000人,仍有遲到者在門外哀嚎進不來,詢問YouTube有直播嗎?
問君何能爾?
在AI文章橫行的時代裡,品味馥如老師的臉書文章,是一種心靈享受與生命啟迪。你一看就知道是馥如的風格,她從生活小事,到義大利文的說文解字,到名人金句格言,真心和大家分享,探尋生命的靈性啟發。
神曲是詩歌押韻小說的原創神作,像3D寫作,很有電影感。詩人但丁是全能全知的玩家觀點,寫神曲來回顧生命,在與百位靈魂對話的過程中,覺察並頓悟自身的價值。
旅人但丁是玩家,從最幽暗的森林,穿過七宗罪((憤怒、嫉妒、貪婪、貪食、懶惰、色慾、傲慢)的淨界,一路打怪過關經驗人生,而讀者來參一角演「人人但丁」,讀神曲接受意外的轉變,鏡射出人間的生命實相。
我不覺得這是在七百年前寫的故事,七百年來但丁承先啟後,神曲影響後世深遠,並出現在各種創作裡,但丁出現在電動遊戲裡,出現在達利的一裡,也神出鬼沒出現在義大利的各角落,時不時跳出來提醒你,要謹慎、要節制、有正義、有力量!
問君何能爾?
請問馥如,你如何能活得如此精彩恣意,充滿愛、與美、與自由?
因為馥如已經把神曲讀進生命裡。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那是我眼裡的嫵媚看見青山,我若內心寂寞,見月亮必也寂寞。馥如讀神曲,鞭辟入裡,感同身受,知道但丁的詩難以翻譯,翻譯會失去原本的音節和諧和完美結構。
馥如以閱讀、以行旅、以美學,以義大利語慢慢品嚐其詩情、詩意與詩美,達到文學審美的享受。
問君何能爾?
如果能帶一本荒島之書,不消說馥如選擇「神曲」為伴,讀它千遍萬遍也不厭倦。而我初入門,演講前做足功課,迨一聽課,才茅塞頓開,關於神曲敘述三界的時間、關於但丁開啟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序幕,關於努力可獲得的自由意志,關於但丁和維吉爾的衣服顏色變化,小至無關緊要的細節,大到天動論和地心論的大宇宙觀,還有但丁獨創的淨界,犯錯後去察覺、去悔改、去努力,改變命運,人間就是淨界山,生活即活水,有力量才有自由。
馥如的備課與導讀風格,自成一格,橫生枝節又趣味盎然,十足是一位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慾的文藝復興人,信手拈來,都是演講題材,神曲能與生活連結,也是生活小困境的解方,迷倒眾生。
我們何其有幸,藉助馥如老師的帶領,展讀但丁的百科全書,博大精深,還附贈讀一本西方史記的百人靈魂傳,我們用旺盛的求知慾探討神話人物、宗教人物、歷史人物、文學人物、現世人物等,好活歹死,以此為鑑。
我們漸入佳境,來到淨界,聽到火焰裡的歌聲,我才漸漸明白但丁的神曲,對馥如的人生觀有多大的影響,看遍眾生相,也明白我心,深深佩服。
問君何能爾?哀樂中年帶著神曲,朝聖生命之路。
文/楊馥如
有回憶的地方,就是天堂。
凌晨三點起床測試,四點上線講《神曲》〈淨界篇〉,七點講座結束後收拾一下,馬上出門吃碳水大早餐。
開心果可頌加拿鐵,點起來,毫無懸念,講完三小時《神曲》腎上腺素噴發,餓得很;接著去爬山,爬完山再到海邊曬太陽吹風⋯⋯爬山的地方,是「但丁之路」的一部分,而水也是淨界最關鍵的元素,完全契合講座主題!
這幾天在海灘社群中,最大的話題莫過於一位朋友離世的消息,曾經是開朗燦爛、大家都喜歡和他一起玩的人,後來人生走偏了,上週的某個清晨被發現倒在沙灘上,不告而別,孤獨終了。
《神曲》〈淨界篇〉中,但丁將神話中的「忘川」(Lethe,有人音譯為「萊特河」)和「快樂河」(Eunoe,尤諾河)的源頭放在淨界山山頂,在努力爬完七層山,心無所愧地做完人生該做的功課後,抵達山峰,進入天堂之前,來到這裡的靈必須涉水穿過這兩條河。
Lethe「忘川」,字源來自希臘文「忘記」,Eunoe「快樂河」的原意則是「善良喜樂」,一生奮鬥勞苦,不管成就如何,只要盡心努力過了,都值得站上山頂看風景、吹吹風;不好的事太入心,背久了,實在肩頸酸痛,不如忘了,而那些美好的事值得記著,不時拿出來回味。
爬到山頂、即將進入天堂美地還不斷拿過去的壞記憶懲罰自己,並不是真的抵達天堂。能把處理過了的負面舊事放下,才能真正繼續前進。
“Noi siamo già stati in Paradiso, e spesso ci torniamo quando entriamo dove vive la memoria.” 神曲講座前一天,我和大寶去爬山,在石牆上看到義大利詩人Tonino Guerra的文字,讀著的同時眼眶濕熱。「我們早就去過天堂:每當我們進入回憶所在的地方,就是回到天堂。」
我想,早逝的朋友也希望我們記得他的好,至於那些辛苦和不堪,就讓它隨風而去、讓水洗淨吧。
堂主告訴我,雲端教室加大容量到一千人,還是有人進不了教室。感謝蔚藍人文堂堂友從世界各地來雲端相會,聽我這個癡心讀者講《神曲》,講座過程中大家的熱情回應,讓我好感動,更不用提講座後的私訊和貼文回饋,就是這種生命共振的能量,讓整夜沒睡,之後也沒補眠的我上山下海,到晚上還是精神亢奮。
我們冬天再續了!謝謝!謝謝!
文/曾瓊玲
講座前聆聽小編精選的優美聖歌讓人身處仙境,聽著那純淨女聲合唱,唱著中世紀德國神學作曲家Hildegard的作品,那美麗聖潔的合聲,歌頌如火焰般熾熱純淨的歌聲,讓我們領略上帝的恩典,音樂洗滌煩心,也蘊釀了聆聽《神曲》淨界的滿腔期待。
馥如老師是蔚藍人文堂破千人的記錄保持者,締造千人共讀但丁之盛況,走過春夏,從地獄到淨界(煉獄),感恩馥如老師清晨四點在遠方的義大利,為我們講授人人聽的懂《神曲》文學名著,讓我們在沒有背景知識、沒有語言素養情況下,藉由老師的人生經歷,漸漸讀懂《神曲》,近而讓神曲貼近生活。邁向之神曲第三講,更讓我們明白萬般皆由心,只要你想啟動人生,就能產生無比的勇氣及前進力量。
講座前,馥如老師放了兩張近日拍攝的風景照:一張是上週去義大利極北之多洛米堤山 海拔2390公尺高處風景;一張是日前拉威納海邊暴風雨前的彩虹。老師提到雖山路攀爬容易,但她在攻頂拍照留念時,卻接到家人受傷之訊,生命總是會遇到出其不意的逆襲,但經歷人生百態的老師,平常心看待突發之意外,遇到事情的當下就去好好處理即是。老師與我們分享她心境的轉化,生活處世的態度因讀神曲,這生命大書而有了改變,特別是淨界篇。
而那張「風雨中也有彩虹」意指在經歷困難、風暴之後,總會迎來美好的轉機或希望,象徵著希望、美好與堅持,鼓勵我們在逆境中保持樂觀,相信困境終將過去,美好的事物也會隨之到來。
*淨界時刻核心精神 人生有勉強 但能從其中得到快樂
在講述淨界前,老師先幫我們腦補神曲背景豆知識,但丁《神曲》,將淨界(煉獄)描述一座山,當路西法從天堂隊墜落時,在耶路撒冷撞擊了地表,撞出漏斗狀大洞,原來在洞內的土受衝擊轉移到南半球。在但丁眼中,地獄和淨界,猶如「鏡像」般存在著。兩處都是圓錐形,皆呈螺旋狀,地獄:向下、左旋:淨界:向上、右旋。在但丁的地理觀,南半球除了水和淨界山,一無所有。
*經典之語:我們度盡的年歲 好像是一聲聲嘆息 如此快速
但丁1265年出生,生命中途35歲,數字加總即是1300年(大赦年)「在生命中途,我進入幽暗森林…」。
但丁《神曲》在復活節前聖週四跨聖週五之夜啟程,從地獄-淨界-天堂,三境之旅總共花了七天,走完三境,宛如重生。
在三界旅程中,但丁重新認識自己,從Do Nothing(卡關心態)到Do Something(行動心態)。老師分享她是在生活裡讀懂神曲,旅行的經驗也有助明白神曲,她提醒我們,理解神曲需要藉於生活及旅行。老師明年即將起程四國遍路(預計用55天走完1200公里)。而但丁在寫淨界旅行事實上是「人間的三天三夜」持續的沒休息(如生活不停運轉) ,淨界是但丁獨創,是暫時性的,天堂/獄卻是永恆。若能讀懂神曲之細節,就明白生活是不斷向上持續前進的。
*在生活中讀懂《神曲》 《神曲》不離生活旅行
老師分享夏令營花桇,在從佛羅倫斯前往費耶索雷的路上,他們經過阿薩鳩里之家,阿薩鳩里是首位將佛洛伊德學說帶入義大利-心理學之父,提倡「心靈整合」,阿薩鳩里在監獄裡讀但丁《神曲》與詩集, 體認到但丁的經歷是最好的素材,作為他「心靈整合」練習。
阿薩鳩里為猶太人,因他的反戰思想,在1940年前後(義大利法西斯政府時代),被指控反政府,在炎熱的八月被關押在羅馬,後幸有影響力的朋友出手相救,入獄前被允許可選一本書帶入監獄,他選擇了但丁《神曲》,在監獄裡《神曲》,幫助他看清自己,更認識自己。
「那藏在雜枝裡的甜美果子,人類不知花了多少力氣去找它,今天靜靜在你面前,要給你解渴了。」<淨界>27歌115-117
*三張圖有其共同處 時間與《神曲》<淨界>緊密相連
老師讀《神曲》己讀進骨子裡,海納百川且分析歸納,看著那一張塔羅牌,牌名稱「隱士」,有種雲深不知處之感,老人手上有沙漏,身穿藍袍有繫著腰帶,圖中就暗藏《神曲》之精妙。<淨界>中出現的年邁的長者,正是羅馬共和國末期政治家及演說家-小加圖,是但丁欽佩的對象,代表正直、勇敢、追求自由。
「四顆神聖星星的光芒。映照在他臉上,看著他,如同太陽近在眼前。」
《淨界>第1歌34-39
維吉爾一路陪伴但丁走過地獄,讓但丁明白「擺脫黑暗的唯一方式,就是進入黑暗深處」,這句話很受用,我要牢牢記住。
*一枝草 一點露 維吉爾為但丁做兩件事:在腰上繫蘆葦 用露水洗臉
「導師輕輕將手伸向枝頭,摩擦了幾下,我隨即明白他的用意,我把淚濕了的雙頰迎向他;讓他為我洗去 地獄歸來之際,掩蓋著臉頰的顏色」。<淨界>第1歌124–129
但丁是偉大的文學詩人,他用精妙的語言,呈現互文並點出時間…
聽老師娓娓道來,淨界是「內在更新」的開始,需堅持,走謙卑的道路,展開新生活登淨界山時,腰上繫的蘆葦就像護身符,改變命運,陪伴取得自由的蘆葦。那張<維吉爾用蘆葦替但丁繫腰帶> 1850年法蘭西斯·史加拉姆札所繪的圖,描繪深刻動人的師生情,好動人。
*但丁以《神曲》向導師維吉爾作品《埃涅阿斯紀》致敬
埃涅阿斯在進入愛利西亞田野前,將露水灑在自己身上,清理冥界的汙穢…,這情景,就如維吉爾折下蘆葦,為但丁用露水洗淨一般。
《埃涅阿斯紀》全書12卷,敍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臘軍隊攻陷後 離開故土,歷盡艱辛,到達義大利半島建立新城邦(後代建立羅馬)的故事。但丁熟讀維吉爾《埃涅阿斯紀》,並在寫《神曲》時大量引用…
維吉爾的文字陪伴但丁創作,如同導師引導他,一同踏上三界旅程。
*七宗罪和最終四事關乎選擇 七原罪的分類關鍵字是愛
1500-1525年,希羅尼穆斯·波希(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珍藏),那幅畫如一瞳孔,象徵「人在做,天在看」。最終四事:罪惡之死 在罪裡死、最後審判、天堂榮光、地獄。七宗罪:貪食、懶惰、貪婪、嫉妒、憤怒、色慾、傲慢。
人處中間,要上天堂或下地獄,由人選擇,可藉遵守信仰,提昇靈魂,趨向的七美德(貞潔、節制、慷慨、勤奮、耐心、寬容、謙遜);或選擇犯七宗罪,進入地獄,向上提升或向下沈淪,存乎一心。
記得老師在之前講座,曾引用文藝復興哲學家米朗多拉說:「人類有個獨特的本事,會依好惡做選擇,並找到自已的位置。」向上提升發揮神性,向下沈淪行為像畜牲,一切關乎「選擇」。
以「愛」分類,維吉爾提出三種罪惡的愛:惡愛、過度愛、不
足愛。在但丁《神曲》<淨界>第17歌提到,七原罪的分類,關鍵字是「愛」。反常的愛(惡愛)產生了驕傲、嫉妒、憤怒,當但丁經過淨界山門時,守門的天使用劍在他額頭刻了七個P,待洗淨的靈魂登山消罪,象徵七原罪在淨界本部爬山時,每升上一層,天使就會為但丁擦去一個P,當七個P都擦掉了,就是返璞歸真時,可升上天堂。
老師說《神曲》<淨界>,很多人不愛讀(可能是因讀不懂),但淨界其實是最接近人生,不同於地獄:絕望、黑暗、停滞之負能量,淨界充滿希望、亮光、動態之正能量,面對「未完成的功課」(消罪業),活著的每一天,必須要盡一切的努力,火裡過才能贖罪,若心轉念,眼前境界就只是過渡,自由是努力追求得來的。老師提醒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地獄是惡人的歸宿,天堂是善人的歸宿,而淨界是努力的過程,懷抱希望,有向善的願力。
*腰繫蘆葦 改變命運 陪伴取得自由
「接著我們抵達渺無人煙的海岸,此水從未有人航行而來,亦無人揚帆離去。在那裡,導師拔了蘆葦替我做腰帶,真神奇!他拔下那不起眼的植物,拔去之後竟再發芽隨即又長出一模一樣的。」<淨界>第1歌130-136
老師詮釋著自由,身體追求「回家」的自由,心靈追求「無愧」的自由,但丁的身,因流放無法返家,他的心,想擺脫道德蒙蔽,但「不玩的,永遠是最大」,這句話也深得眾人心。
如同蘆葦的象徵,「金枝」是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的護身符,在威廉.透納名畫〈金枝〉中,「金枝」是柏樹或橡樹上帶有金色樹葉的斷枝,奴隸或囚犯只要摘取金枝,就可以和統治者決戰,並在勝利後取得自由。
老師解說了<文件簽署廳>的圖,圖中呈現人類知識四大領域:哲學、宗教、詩歌和法律,其中 Parnaso《帕納索山》表現了詩歌的意涵。
*人生的答案要從黑暗找 阿薩鳩里的「論心靈平靜」
「論心靈的平靜」採取的方法是讓它跳、讓它跑,同時用冷靜、超然的態度觀察它。這樣會比強行壓抑還好。起初,要帶著點興趣、幽默感,以及微笑來觀察,同時要亦步亦趨跟著,而且堅定地提醒自己,以免捲入心靈的跑跳活動。
剛開始當然會常失敗,但漸漸地,失敗的次數越來越少…………
當心慢慢累了,自然會平靜下來,就像一個跑夠玩夠了的孩子,順服地回頭,帶著詢問的態度,問你接下來該做什麼,等待你給它指令。然後:輕盈、穩定,卻又永恆的感覺浮現,如鑽石一般。接著而來的是力量,平靜、剛強、一切在握。最後,向四面八方發射,產生無比光輝。」超喜歡這幾段話語,就像人生最佳指引,活在當下、心與境合一的察覺,就如同我們身處在淨界,落實著永恆的功課,直到目標抵達。
*四顆星星 象徵:謹慎、節制、正義、力量
講座中,老師提醒,北半球是鰥寡之地,被剝奪瞻仰星星的權利,象徵北半球(地獄)失落與匱乏。但丁和維吉爾來到無人居住的南半球,在淨界山岸邊,又看到四顆星星,自人類存在之初,被亞當和夏娃看到後,就再也沒人見過。
<地獄>最後一句「於是我們走出來,重新看見星光(星星)。」這顆美麗的星是愛的守護神,讓所有東方諸天露出微笑,為跟隨它的大魚披上面紗。
*迷時師渡 悟時自渡 維吉爾提醒但丁: 現在你自由了 要挺胸向前
「不要再盼望我的話語或我的暗示了,現在你自由了,要挺胸、自信滿滿向前走,不聽從自己的心,是錯誤的,你就是自己的王,我替你加冠。」
<淨界>第27歌139 - 142
老師提到,關於地獄及天堂,藝術、神學領域已多有描繪/討論,但淨界卻是但丁的全新發明,他把「淨界」再現為一座山,但丁是史上第一人,淨界結構、經驗、規則都是但丁的創作。但丁形容淨界像個大組織,山一般的組織與秩序。
它如同一個二元世界,淨界裡的靈魂終都得救,在淨界中遇到的人,在最後的審判中,都將成為有福的人。只要有機會能努力,可以 on the way「在路上」(做改變)還有「未完成」(有缺憾的)都是有福之人,老師的詮釋讓我們更清楚淨界的核心精神:關於「在路上」和「未完成」,都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現在在哪兒並不重要,想要自由就必須努力追求。
講座末尾,老師引海倫·盧克Helen Luke(榮格心理學家)之語,和我們勉勵:
「一個人的生命旅程,必須經歷有意識的選擇,深入到靈魂黑暗的核心,然後在煉獄/淨界中面對自己的功課,實現該盡責任,最後才有辦打造出覺察幸福的內心空間。」
謝謝馥如老師近三小時的講述,淨界是人生中繼站,只要每天在淨界中努力過活,一念心清淨,心淨國土淨。唐代龐蘊居士寫了一首偈語:「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人生卡關,可藉思維改變行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行動產生向上提昇的力量,重新看見星光,得到重生。
文/ShaoHua
但丁神曲精妙深 暗藏連結知識豐
馥如導讀引入門 輕鬆破題點精髓
系列講座第三回 告別地獄入淨界
細說旅程時間感 空間結構圖示解
旅人但丁隨導師 相遇白鬚藍衣老
時間化身四星耀 謹慎節制正義力
腰繫蘆葦護身符 露洗雙頰滿塵埃
虔心懺悔洗滌罪 努力攀登七重山
驕妒怒懶財食色 分屬三類罪惡愛
層層攀越受刑罰 登頂榮耀歸於神
淨化之路懷希望 迎向改變化行動
聽從己心向前行 火之試煉得救贖
阿薩鳩里心理師 荒島書單首選此
獄中重讀深體悟 心靈整合美好作
生活旅行懂神曲 人生在世即淨界
微笑面對痛苦難 各自修行求自由
從圖書館借了又還、還了又借的《神曲的故事》一直放在桌上某處,有空時才翻個幾頁。前兩週想到楊馥如老師在蔚藍人文堂的但丁《神曲》系列講座即將登場,便抽空從淨界篇接續閱讀。大概是對於最終的天堂篇有所企盼,在閱讀之際,總覺得在淨界的旅程上,遠離了地獄的愁苦,心中多了點希望。
最近自身的工作及生活陷入卡關窘境,由於面臨人生重大的抉擇點,幾翻思量後仍難以取捨。今日聆聽馥如老師的但丁《神曲》淨界篇講座,從一開始聽到老師以近日生命中出其不意的逆襲、暴風雨前的彩虹為例,說明她是在生活裡讀懂《神曲》(特別是淨界篇),我的內心便受到很大震憾。聽完整場講座,更是對於「人生即淨界」的說法,心有戚戚焉。
平常追蹤馥如老師的臉書,看到的都是老師充滿能量、勇敢向前、燦笑正向的各種分享,心中著實欣羨與敬佩。馥如老師真的是把《神曲》讀到骨子裡,在生活及旅行中體會與實踐,才能過的如此瀟灑、精彩。能以優美的義大利文朗誦、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艱澀的《神曲》說給大家聽,猶如是馥如老師的天命。我們何其有幸,能透過馥如老師的解說,讓我們如此貼近這部流傳七百餘年的鉅作。
非常感謝馥如老師這場講座,雖然深陷關卡中的我尚無法立即對我的未來做出明智的抉擇,但講座的內容給了我極大的力量,讓我相信待我蓄積能量後,便會找到向前的勇氣,努力去追尋屬於我的自由~
以下略記今日講座獲得的知識:
一、《神曲》的旅程:旅人但丁在西元1300年(大赦年)復活節前聖週四跨聖週五之夜(4/7跨4/8)啟程,整趟旅程在4/14午夜結束,從地獄(2天)到淨界(4天)再到天堂(1天)的三境之旅,為期7天。
二、《神曲》淨界的地理位置及結構:淨界位於南半球,是路西法從天堂墜落地獄形成的鏡像,亦即由地獄漏斗型坑洞的土轉變成淨界的七層山。淨界的結構分成外部(懺悔太晚者的靈魂等待處)、本部(洗淨驕傲、嫉妒、憤怒、懶惰、貪財、貪食、色慾等七原罪的七層山)、頂部(地上樂園)。
三、《神曲》淨界七層山的守門人:白鬚藍衣長者,世俗名稱為小加圖(Marcus Porcius Cato Uticensis),係羅馬共和國末期的政治家、演說家,因強烈反對凱薩將羅馬帝國化,當凱撒違背元老院意志進軍羅馬時,小加圖堅決抵抗,戰敗後自殺身亡。但丁因感佩小加圖為政治自由而犧牲,不屬於隨意的自我毀滅,故將小加圖寫入淨界篇,而非寫入地獄篇的自殺者森林。
四、《神曲》的鐵粉:阿薩鳩里(Roberto Assagioli,1888-1974),威尼斯猶太人,首位將佛洛伊德學說帶入義大利之心理學家。1940年前後,因被指控反政府被關押在羅馬。入獄前,被允許帶入監獄的「荒島書單」為但丁《神曲》,他在重讀《神曲》後,對詩人但丁產生更深入的了解,並體認到但丁的經歷為「心靈整合」練習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五、深得我心的金句:
(一)楊馥如:
1.人生中有許多很勉強,但我們卻試著從其中得到快樂的時刻…我稱這些時刻為「淨界時刻」。
2.我認為淨界是相對時間,而非絕對空間。人生即淨界,人人有各自的修行。
(二)《聖經》詩篇90-10: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三)陶德史基納(Todd Skinner):不論抵達前做過多少準備,你都不會知道全部的答案。只有在爬上山頂的過程之中,才能得到抵達山頂所需的進步。
(四)海倫盧克(Helen Luke):一個人的生命旅程,必須經歷有意識的選擇,深入到靈魂黑暗的核心,然後在煉獄/淨界中面對自己的功課,實現該盡責任,最後才有辦法打造出覺察幸福的內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