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瓊玲
蔚藍人文堂的講師各個皆是神級人物,許多講師除了分享自我的專長外,還外掛多樣斜槓,今日的主講者——仁斌老師就是個中翹楚。
林仁斌老師身兼野鳥攝影師、樂團指揮家、長笛演奏家、蹦藝術協會理事長等多元身份,開場前的精彩影音花桇——節慶長笛樂團音符與詩的集錦,就聽見及看見許多精彩(最驚喜的是黑天鵝32鞭轉之仁斌老師的華麗轉身)。
堂主開場即不斷言謝,謝謝仁斌老師跨海主講,今日講座期間,他人駐派波蘭華沙(台灣史上第一位),全程報導精彩的蕭邦鋼琴大賽,凌晨四點天還未亮,夢醒時分但仍神采奕奕,老師化身為專業神手攝影師,隔空傳授口袋裡攝影棚,教導我們如何善用光、構圖、焦距、角度及機位,發掘手機攝影的無限可能,此場講座,老師也實地介紹音樂賽的華麗縮影,讓我們大開眼界!
*光影流轉 善用光影 作品升級
老師先提到,無反光鏡的數位相機(微單眼),好處是所見及所得,相較單眼相機要手調測光,使用上較方便。
講到光線,老師也順提電腦會反射藍光(冷色調),但黃色燈光屬暖色調,老師以他當下所處的室內空間光影為例,在色調冷暖之間導入主題,讓我們身歷其境,從講座中的時間流轉,看到室內的光線也一直在變,應證光與攝影之關係,善用光線,攝影技術就會大躍進,光與影像呈現,密不可分、息息相關。
老師不吝分享此次他在波蘭蕭邦音樂賽的精彩攝影作品,也強調雖然手機的攝影技術不斷提升,但相機仍是最可靠的攝影工具,手機是輔助。但也因手機太方便,在機不可失的瞬間,更顯現其重要性,尤其是在多人的場景,一定要用手機快速連拍,也可錄製影片,記錄有聲有影的瞬間,日後方便回憶。
*相機及手機選擇 依需求、品牌喜好
掌中機雖小,但有著大進步。如有著全幅功能的手機,有著標準焦段 35mm*24mm全片幅,已將原手機數位攝影的功能拉升至單眼相機的技術。從科學角度去分析,雖然手機的感光元件,還不能達到相機標準(解析度及景深),傳統相機還是無法取代,但因很多人不會使用,手機在便利性還是優於相機。
有關相機品牌,老師簡潔說明,歸納如下:Sony(色彩豔麗)、Canon(美女最愛)、Ricoh(風景最愛),平心而論,還是Sony最獨佔鰲頭。
老師也提到專有名詞—鏡頭群、鏡頭包袱,即專業攝影師擁有之搭配使用的多個鏡頭的組合,而三顆鏡頭之大三元,是鏡頭組合,由三顆變焦鏡頭構成,涵蓋廣角、標準和望遠(近.中.遠)三種焦段,但老師笑說,大三元能讓你風光,也能讓你敗光,入攝影大坑前要先想清楚(5萬起跳,高貴者數十萬)。
老師也秀出他此行去波蘭駐賽報導,隨身帶了4台拍照的手機(有多鏡頭),可彈性運用手機及相機近中遠(微距、風光、望遠)的焦段,補捉賽事精彩。
而手機品牌也是可依需求而訂,iPhone可真實紀錄生活所見所聞,也可拍電影;三星手機則是演唱會的神器;大陸手機VIVO有強大畫質色彩,每一個手機品牌背後都有技術演算,也可透過修圖功能,將綠巨人變成嫦娥。
*你抓得住我嗎? 機位高低及焦段是密碼
要拍出美麗的作品,不能隨便,要用腦袋,謝謝老師無私分享,明白了進退角度、用腳動來變焦,才能拍出更具象的作品,透過不同視野及取景角度,才可見到鏡頭下的故事。
不同的人,左右臉會有不同的美感,要將人像拍好看,要注意許多角度之細節,包括構圖、光線及構圖,這些是美感的要素。一張賞心悅目的照片,取決機位(構圖)、焦段、光線,謝謝老師即時Q&A,並實例分享多張照片,提醒我們在拍照時如何避免機變情況之發生,減少犯錯,照片就好看。
*人像攝影 依全身、半身 各有撇步
拍全身時,手機要內斜15度,和人物腰部平齊 (蹲下來),焦段設定1.5倍,將腳放鏡頭邊緣,注意上下天地之比例,通常天要比地多,也要彈性(預留修圖空間。拍半身時,手機要與眼睛同高,設定兩倍距離(才不會機變變形),50mm是絕佳黃金焦段,手機要外斜15度。
手機拍照,眼見即所看,若用手機自拍,變型機率幾乎百分百,需要實地演練,自己調整變形的重點處,老師建議,自拍時還是要用腳架較妥,手機不離身,基本上就會變形。焦段,可影響許多事情,自拍一定要三角架,利用後鏡頭,自拍時手機要離開自己,才能拍出好照片。
*人帶景 景帶人 手機設定及運用
要記得老師的金句:攝影是減法、不可能都要。要畫面好看就要捨,畫面太雜亂會失焦,聚焦-才能令人感動。拍人像,要用二倍放大畫面,並輔以九宮格,依參考線三分法,才能拍出寫真感。要懂得斷捨離,經過構圖思維的照片,依循人帶景、景帶人的原則,就可輕鬆拍出美照,老師以他的自拍作品,透過腳架及構圖,讓我們看見華沙愛樂廳的美麗內裝,充滿歷史意義的建築。
老師也適時用網路影片,教導我們如何將照片拍好:正面拍.要低頭、側面拍.要抬頭、低仰拍.縮下巴 、高俯拍.要歪頭、想抓拍.要回頭。老師說到攝影方式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他千叮萬囑,不要用小廣角鏡頭去近拍人,要將畫面放大到50mm (單眼的視角),拍起來的人像,才會舒服,不會成為變形金剛。
很喜歡仁斌老師那張在蕭邦音樂會開場前,那張有小美女的照片,老師巧心構圖,讓我們看見前景、焦點,遠景、光影及主題,構圖完整賞心悅目。
*好的攝影師能讓巨星加值 失敗的攝影能讓你變路人
仁斌老師以他豐富的經驗,實例說明攝影角度的好壞,能讓人變成萬世巨星或是街頭路人。他以某經記公司工作人員幫鋼琴家在五星級晶英飯店拍攝照片為例,那幾張由工作人員隨手拍知名鋼琴家的照片,不忍目睹巨星風釆竟如此被醜化:沒眼神、有小腹、上下被切、雜亂無章,當老師秀出他為那鋼琴師拍的特寫時,令堂友驚嘆:這是同一個鋼琴家嗎?讓我們秒懂,攝影也是美學。老師也讓我們欣賞了紀實攝影大師-布列松的攝影作品,每張都充滿著意境。
謝謝人在波蘭、心在蔚藍堂的仁斌老師,三個小時的演講,老師在構圖、光線、機位及焦段的講解,都讓堂友們收穫滿滿。經由老師對構圖解說與心法相傳,相信我們都能課後領受消化後,精進手機拍攝技巧。仁斌老師的場場講座,皆超級用心,今日還無私分享許多精彩照片,讓人印象深刻。
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這個世界並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很喜歡這句話。我們雖非職業攝影,但也想要透過鏡頭,記錄生活的精彩時刻,讓那瞬間藉由鏡頭留存,提供回憶不被遺忘,感謝仁斌老師今日講座,分享許多手機拍攝技巧,明白機不可失的密碼,讓我們善用光線、機位、構圖、焦段,抓住當下的美感及感動。
文/ShaoHua
演奏指揮為本業 音樂導聆係名師
攝影記錄亦專精 身懷絕技各項強
工欲善事先利器 陸續敗金齊裝備
單眼門檻不易跨 手機即景信拈來
焦段遠近要注意 機位上下留天地
光線明暗須調整 構圖良窳為藝術
人像攝影有訣竅 正拍低頭側抬頭
俯拍歪頭仰拍收 熟記口訣輕鬆拍
初聽仁斌談攝影 專業解說不含糊
不計形象示範例 精選照片對比佳
樂在攝影是興趣 應用減法是哲學
聰明拍照精技術 觸動人心留回憶
身為肩負不起貴重單眼相機、長年習慣使用類單眼相機的「好攝之徒」,近年雖知照相手機功能大躍進,我還是習慣使用類單眼相機記錄旅行及重要時刻,直到2個月前陪伴我9年的類單眼相機陣亡後,我才陷入單眼相機及高階手機的抉擇困擾。
今天這場講座來的正是時候,透過仁斌老師推薦照相手機,給了我許多參考建議。最珍貴的收穫是聽到老師說「攝影是減法的人生哲學」,這句話給我十足的當頭棒喝。
經常在週末排滿各種活動,日子過的極度充實,讓朋友總對我說:「你不能這麼貪心,什麼都想要,需要留點時間慢下來。」仔細想來,原來我在取景時常想把很多東西都記錄下來,跟自己的生活習性有極大關聯,而我其實只是個手持略顯專業機種相機,但取景很一般的普通人。
感謝仁斌老師這場輕鬆又實用的攝影講座,讓我對購入新手機有些想法,也透過金句提醒我真正的攝影藝術。期待日後再聽攝影講座,透過精進拍照技術陶冶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