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藍 2022.12.17
我正端坐桌前讀林懷民親筆簽名書「激流與倒影」,這是好友香蘭在池上聽林老師演講後特別送我的書。倏地,一旁手機訊息跳出遠見電子報的標題:「雲門舞集50週年『薪傳』再現,林懷民:我悲喜交集。」
*不小心闖了大禍
正是五十年前的今天!12月17日。
五十年後的今天,我第二次讀「激流與倒影」,仍能強烈感受林老師的悲喜交集,半個世紀的如夢一場。
1973年,他自美歸國後一年,「不小心闖了大禍」~26歲的他心中有豪氣,創立台灣第一個國際級專業舞蹈表演團體「雲門舞集」。
*失足與起步
我尤其喜歡這一篇「失足與起步」。
影像倒轉到大雪紛飛的三月天,紐約西城的復健中心;舞者台上獻身優雅完美的舞作,台下不免是日復一日的復健動作。十個職業舞者九個傷,美國芭蕾舞劇團的通病是背疾,長時間在古典舞劇中一動也不動地擺姿勢,任憑仙女或天鵝的脊椎與膝蓋都會受不了的。偏偏舞者最不想要的假期是:退休或是受傷。
「紐約市立芭蕾首席男舞星愛德華.維葉拉受傷後,檢查全身骨骼有十九處碎裂,全是舊創,而他竟不知不覺地跳了多年。」我讀這一段時,心想:「怎麼可能不知痛?是太會忍耐了吧!」從小練舞,怎能放棄?於是舞者脊椎畸形變形,大腿肌肉發展過度,韌帶拉傷、骨骼碎裂等,傷兵都得進廠維修,期望能早日重回舞台。
*十個職業舞者九個傷
林懷民回想自己跳「盲」那一場舞,受傷當下的那一剎那的思緒:「你應該雙足落地,但右腳搶了先,你感覺到,你知道終於發生了,舞者最大的恐懼,你感覺到,碎裂,無聲無息......。」只是一失足,心知不能辜負眼前觀眾席五千隻眼睛,咬著牙繼續往前舞動,下場就是腫了一倍大的小腿,以及心頭的悔恨。
針灸、針灸、再針灸,寸步難行。「但時候到了,你扔下拐杖,笑嘻嘻上台。戲必須演下去,還有第三場....」
讀者彷彿和林老師一起在復健中心,聽他細說當初怎麼會走上這條舞蹈不歸路?文章裡時空插敍,舞台後的布幕變換,生命中的人物來去,給他啟發的力量,讓他堅持下去。他編舞練舞跳舞,日日月月年年,他寫:「練到舞者開始恨你的時候,一個作品才略略成形。」
*關於島嶼
我猶記得2018年3月18日,雲門舞集到南加州橙縣表演「關於島嶼」,一群人揪團為雲門捧場。新聞上說,林老師剛經歷被摩托車撞成粉碎性骨折,在醫院躺了三個月。當天謝幕時,他一身黑衣黑褲,深深一鞠躬,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那像夸父追日的壯志,要把台灣舞蹈帶到世界藝術的頂端,氣勢之強直逼全場,讓我們鼓掌到手紅。他又像女媧補天的毅力,一齣齣舞作都是精練的補天石,鑲嵌入黑夜,成為人人仰望的星空。身在海外的我們,可以很驕傲地對老外說:「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這是我的故鄉,故鄉的人來跳舞了!
*回頭更懂薪傳
我回神讀這篇遠見電子報,「薪傳」曾經這樣傳奇地誕生,在全球演出174場,讓外國人熱淚盈眶看懂台灣歷史。
悲喜交集的45年歲月,文中的陳達、李泰祥、當年一起工作的李泰祥夫人、陳揚都走了。「悲斯人已逝,喜舞者自此有了尊嚴。」從文青小林,到白髮老林,他是小說家、舞者、編舞家,備受國際肯定和尊崇,獲獎無數。
展讀林老師「激流與倒影」筆下舞蹈大師的背影,如依莎朵拉.鄧肯、瑪莎.葛蘭姆、碧娜.鮑許、約翰.凱吉,模斯.康寧漢、Eiko&Koma….等生平,多了溫度,更多感動,他們皆有狂熱的靈魂。
*推薦好書和薇玲演講
我推薦好書「激流與倒影」,更期待蟻薇玲老師帶我們這週末認識當代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