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藍 2024.1.25
我們約在「天下三絕」吃飯,我犯了三件錯:
一錯、因事耽誤,遲到一小時,錯過許多精彩故事,飲恨不已。
二錯、點完牛肉麵後,才知道王導吃素,竟讓主客吃小菜。
三錯、見大人物前沒有事前做功課,現場的我呆滯如盲如啞。
這份留白,讓我如劉姥姥般,沒見過世面卻也一片渾然天成。我的沒大沒小,讓別人眼中大名鼎鼎的王正方導演,成了我眼前最親切可愛的老頑童,有著永遠不老的赤子之心。
*誰是王匪正方?
我問:「請問如何稱呼您?」
「叫我王匪正方啊。」
(疑,是我耳背聽錯了嗎?)
小輩如我豈敢直呼「王匪正方」,冒天下之大不諱。
小學時被耳提面命「小心X匪就在你身邊」、「檢舉匪諜,人人有責」,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活的「匪」!
後來讀王導的著作後才知道:其中必有隱情,故事是接二連三,貫穿一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好現代社會開放,還好有本人現身說法,把當時時局的來龍去脈,和後續感人故事講清楚說明白。
「匪」字,並非你所想的那頂大帽子。
王府一家四口用生命真真實實正名:做一個對社會國家人類有用的人,實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父親王壽康是語言學家,致力於統一語音,推行國語為一生任務,編纂中華辭典,在鵝湖教百姓識字,後來從北京到台灣創辦國語日報。
維基百科寫著:(哥哥)王正中是藥理學與寄生蟲學的權威,中央研究院院士。任職於美國默克藥廠時,發現治療河盲症的機制,透過藥廠與國際衛生組織的合作,成功終結當時在西非因寄生蟲造成整村人失明的「盲人村」災難。(還差一點得到諾貝爾醫學獎呢)
*一定要讀王正方的書
小說是虛構,注重技法 ; 散文貴在真,文如其人,乃「方方正正之王」,歷經大時代歷練,依然閃閃亮亮。
85歲的王正方個人回憶錄,不是歌功頌德,說的都是自己的頑童糗事,難得可貴的是自小到大都是頑童秉性。因為是個人經歷,所以對話生動而歷歷在目,有小品電影的畫面感,有時代背景的流動感。因為是個惜情念舊之人寫的文字,其言也真,其人也善,其心也美。
以王導在兩岸三地廣結善緣的聲譽,理應多少人爭相為其作序。翻開書,卻無前序,直接進入第一篇「克寧奶粉」,開門見山第一句:「我出生在湖南長沙湘雅醫院,早產兩個月,母親四十二歲。在戰火熾盛的歲月裡,高齡產婦與纖弱嬰兒都活下來了。哥哥比我大兩歲又五個月。」
(貴子母命苦,從生到老都是與時俱進的傳奇,這一生值得寫回憶錄。)
書末附錄三篇文章最得我心:「我的父子關係」、「朱大哥生我的氣了」、「當我們同在一起」。文題簡單,淡筆寫濃情,為父盡孝有遺憾、為國盡忠有爭議、為友壯志有信義,世間有幾人?瀟灑走一回人世蒼涼,讀之思之,華髮執筆,轉身四下無人,往事峰迴路轉,可想而知。
*叫一聲王導
我的讀書會討論過這本書,書友最多的疑問是:「他怎麼這麼博聞強記?小時候的事鉅細彌遺,記得清清楚楚?」
我看過書後才知道,王導的電影和寫作是有脈絡可循,密不可分,都是一路成長與生活中的積累。
比如香港電影「半邊人」是好朋友的真實故事。他英年早逝,王導重情重義,懷念好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的故事演出來,讓更多世人認識他活著的樣子。電影是「用影像把自己活過的日子留下來」,所以王導只能自己拍自己的電影,才能保留原汁原味真滋味。
他的斜槓人生諸多讚譽,電機博士、大學教授、作家、編劇、演員.....,叫一聲「王導」,就是對他拍過電影作品的最佳肯定!
*亮出一身本事
當日飯後,我們移步到巷口的一家咖啡廳繼續聊聊。和王導喝咖啡是一件有趣的事,他見多識廣,博學強記,他幽默風趣,妙語如珠,他百無禁忌,無長輩架子,時不時抖個段子,曬個往事,插個妙聞,逗得大家笑得彎腰,驚得傻眼。
我想起書裡所敘,當年在建國中學課堂上,那個頑皮接老師的話,故意逗得哄堂大笑 ; 那個有語言天份,善模仿南腔北調的口音 ; 那個痞痞耍寶自言不念書,卻又亮出一身本事 ; 那個在新書發表會上,讓文學大師白先勇開懷大笑,瞬間返老還童,回復高中青春憶當年.....。
十年顛沛、調笑如昔、志在四方.....,都是王正方!
*頑童是一種心境
那天散會前,我和王導拍照留念。
他還故意逗我說:「我演個大人物的樣子,你猜猜是誰?」
這下子大家懂了,我偏要叫他「不老頑童」!
頑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頑童是一種心境。不因年歲增長而老去,不老頑童沒有失去理想,沒有失去熱情,王正方越活越紅,越活越風趣,越活越睿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