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蔚藍 2024.10.12
2024.4/16~4/25 我跟著眭澔平博士的旅行團,去土耳其東部旅行十天。
白天是古文明戶外教學,親近庫德人遊牧族,訪雅庫提雅神學院,登阿尼城堡遺址,進迪亞巴克爾清真寺,日出爬人頭山,翻越亞拉拉山,看諾亞方舟遺址,摸凡城的凡貓,在土耳其博物館參觀人類文明史,在哥貝克力石陣探索八千年前的未解之謎。
某日風景正好,澔平湊近問我:「我有個主意,請你在新書『心航海時代』寫四篇導讀,好不好?」
我大叫抗議:「Hay ,I’m in vacation mode now ! 」
他繼續說服我:「你讀懂我的作品和心路歷程,絕無第二人選。你的導讀風格親和不匠氣,雅俗共賞,童叟能懂。」
我上當了。他還加一句:「書稿很趕,這星期務必要完成。」
於是我每天白天玩得累翻,晚上入睡後,怕吵到室友,凌晨兩三點起床,我躲在廁所,以馬桶為桌,席地寫作,旅行中還能寫出前序後跋,加上四篇導讀。寫完,我不得不佩服我自己,被激出來的寫作力!
這就是本星期的四篇導讀文:「巴拿馬大逃亡解密報告」、「大東亞百慕達解密導讀」、「阿里棒棒導讀」、「來去龍發堂導讀」,加上前序:「到底哪個我才是你」,後跋「一生一定要和眭澔平旅行一次」,還有「紀實千古回聲~三毛的三百七十五把鑰匙」的前序「念念不忘必有三毛」,兩本書裡我貢獻六篇拙作。
下筆之時,是有壓力的。我這晚輩如何能配得上前輩作家的才情,非得是數十年的文字功底,在蔚藍人文堂累積270場演講的備課功夫,和近十年的雜讀力,雜談力、和雜學力。
願我沒有辜負所託。
猶記得初識時,我對眭澔平所知有限,出言無禮,蠢問:「你為什麼常講怪力亂神的事物?」
他說:「我說的全是我真正的親身經歷!」
到底是貧窮限制我的想像,還是無知限制我的想像。我以為我活的小世界就是真世界,殊不知真世界之外,還有更多更大更神奇而我無法理解的大世界。
後來我親眼見證眭澔平演講時,風靡全場的個人魅力,從1200多人、全場500人爆滿到幾百人的場面都有,尤其是他獨樹一格的環遊世界紀錄片演講簡報,無人能及。
我遂提議:「我們來試試看,這次演講不用影片,你說個人經歷,我們來專心聽,像茶餘飯後面對面,大人說故事給大人聽,帶點冒險,帶點神秘,帶點古文明,帶點學術,都囊括在文學範疇裡,好不好?」
某次四人飯局,席間有某會長開場一問:「你怎麼會從催眠走到國際十大身心靈導師的領域?」
大哉問!澔平以四個連環故事連講兩小時,說起不可思議的親身經歷,跨越澳洲、台灣、中國、印度等,我們聽得瞠目結舌,忘了舉箸夾菜,讚嘆這一席話,簡直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演講。
心航海時代四部曲~從個人旅遊真實經歷,到創作緣由。
眭澔平老師以世界文明史博士 /世界田野調查旅行家/時報文學獎作家的身份,談談1996年和2022年在巴拿馬做博士後部落研究、海洋潛水調查(百慕達三角洲、澎湖虎井澄淵、與那國島海底古城)、台灣原住民蘭嶼田野調查、高雄路竹鄉龍發堂十四年報導文學的採訪紀錄等。
Bonus ~「三毛,後來呢?」
文 / 堂主報告書 2024.10.13
毫無疑問的,眭澔平是三毛口述歷史的代言人,經過昨晚長達四小時的全球雲端演講,全世界500名聽眾皆是有目共睹。
這場演講創下眭澔平個人演講生涯中的新紀錄,把口述歷史說成最精彩的生命故事,兼具理性與感性,涵蓋學理與經歷,跨越時間與空間,田野踏查與多媒體創作,以一萬多天實現三毛的三個遺願,上天下海,飛越海闊天空,紀實千古回聲,Echo 之後還有echo,回聲不絕.....。
*
在我閱讀三毛第26號作品「高原上的百合~萬水千山走遍」(皇冠出版,1982年初版,1993年典藏版),作家瘂弦的序文擲地有聲,在文壇舉足輕重。茲摘錄幾句重點如下:
1.瘂弦寫著:「我與三毛相知相交十多年,對於她奉獻犧牲的一生,我自認瞭解最深。文學的閱讀和寫作花去她最多的時間.....她更多的時間是花在幫助別人和社會公益方面。尤其是『別人的事』和傻瓜才去做的事。」
當我讀到這段文章,擊掌大笑,難怪她和眭澔平會相知相交!1990年他們相識時,斷難料到眭澔平會用34年去做幫助別人完成遺願的傻瓜事,卻因此成就兩位當代人物的友誼。
2.瘂弦寫著:「三毛的信像她的文章一樣誠懇、感性、熱情、娓娓而談,使得對方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能夠直接感受到她的親和力。......如果把三毛散佈在世界各角落,寫給朋友的信收集起來,編成一部三毛書簡集,那該是多麼動人的作品!當然這是一個大工程,需要有心人去細心蒐集。」
瘂弦老師果然是文壇大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直到目前2024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三毛書簡在民間出土,真的有人在細心蒐集,我個人也看過一些。從三毛的字裡行間,看出很多真心話,書簡是研究三毛的重要資料。
3.瘂弦寫著:「我想,紀念三毛最好的方法,還是去研究她的作品,而正確地判斷她的死因,也應該是研究三毛文學的重要角度。」瘂弦和三毛媽媽繆進蘭女士都認同,三毛是吃了太多的安眠藥才長睡不醒的,自殺的可能不大。
#1993年瘂弦老師就有這樣的真知灼見,敢於匡正視聽,並將三毛列為五四運動之後,沒有第二位寫作者能引起這麼大的注意。
*
演講中穿插三毛生前在西班牙的好友鎧珠寫的詩「給不死的你」,還有素琴提供三毛的書簡,有退休老師聽了三個月三毛的有聲書後,成為超級三毛迷的影片為證,有全省各地三毛眭澔平的粉絲聽演講全場爆滿的場面,有眭澔平在世界各地和各民族各部落唱一首歌,跳一支舞的影片.....。
三毛生前推崇並實踐法國作家羅蘭. 巴特的寫作理念「作者已死」,當作者完成作品後,接下來讀者讓作品產生新的再創生命力,電影、照片、影片、文學、音樂、書簡.....,都是世人懷念並想念三毛的愛。
*
我從2021年對眭澔平一無所知,到2024年專題研究三毛眭澔平,知之甚詳。Q&A時間裡,不需演練套招,我能問出主講人意想不到的問題,答出眾人意料之外的答案,聽演講堅持到最後四小時的人,都得到啟發了!
像挖寶,我問出印度修行者對「紡錘」天命的奇遇,我問出澎湖虎井海潛的瀕死經驗,我問出他親見巴拿馬巴拉拉村的當晚為何大哭一場,我問出記者寫新聞報導和文學創作的虛實時空,我問出1996年部落祖靈托夢和薩滿祭司治癒感冒的體驗,我問出大東亞百慕達的創作緣由....,主講人在線上的全然信任,說出精彩絕倫的生命故事。
*
西雅圖的堂友說:
今天「聽故事」很過癮。很像小時候說書的人,到鄉下敲鑼打鼓,大家拿個板凳,在秋收後的「大埕」聽說書,讓我非常享受聽故事的週末夜晚。
這讓我更瞭解多年來對三毛的好奇,與澔平老師這麼多年來的探險動機,收穫滿滿。
堂友Eugenie說:
太感謝蔚藍人文堂各位付出的熱情、愛、費心,提供許多Zoom 講座。
我每堂必到,聽到結束,仍意猶未盡。
每星期的講座,成了生活中每週固定注入生命價值的養分。
堂友敏兒說:
佩服澔平老師,整整四個鐘頭娓娓款述,像是在深山偶遇修道人給警醒,指引前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當時的困惑糾結,上課除了吸收世界資訊,還能沈澱淨化身心。
堂友Lilian說:
澔平老師是活生生的百科全書,早年的百慕達潛水影像還能如此清晰,真是珍貴。
美好的ending,很感人而且奇妙的人生經驗分享,涵蓋環保、人文、世界遺產的保存流傳等等,非常讓人勵志的講座,在美好的歌聲中,讓人久久繼續沈醉關懷。
堂友Kim說:
全才的眭教授,散發良善正向愛的能量。
堂友淑真說:
一個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要相信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原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蔡篤堅教授說:
四個小時,澔平老師是個心地善良又勇於承擔的典範,也有卓越見微知著能力的実踐家。
千折百迴的精彩生命經驗分享,其實是不忘初心、回歸原點。但又不時自我苛求,還能夠為在意的人、在意的事,做些什麼?而後真誠無悔地身體力行,豪氣干雲的修為:終成能解決病痛、撫慰心靈,光照人世的大醫、上醫。
水有著最深沈的潛意識的象徵,潛水是澔平老師的能力,但是不限於虎井沈城,或是百慕達海底墳埸,而在於心𤫊深處𠄘諾的面對,更在於宇宙鴻蒙無限的探索。
滅頂之災無時無處不在,卓絕唯美冷靜的心志足化險為夷,報導文學成為天使的福音,在不完美甚至宿命輪廻的人世間,穿越時空成就極致追尋的美與自由!
*
心靈原鄉的重聚,千千萬萬隻眼睛的見證,全球全民集體再創作。
三毛眭澔平旅行博物館,無所不在,一起飛越海闊天空,共同紀實千古回聲
文 : 曾瓊玲
每週日的講座,除了精彩的主講人,還有另一亮點,即是開場前小E精選的入場音樂影片,今日講座開場前的「三顆貓餅乾」動畫影音,貼切呼映講座的主題,看到了美麗的海洋、小孩的純真及極光之美,看見美人魚及北歐極光 Aurora,讓人文薈萃的蔚藍人文堂,呈現多樣絢麗色彩。
今日主講者澔平老師,他的豐功偉業,網路一蒐即諸多洋洋灑灑,他讀萬卷書也行了萬里路。台大歷史系畢業、中美英三國博士,橫跨文化人類學、社會經濟與醫學。目前擔任台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教授、國家一級心理師與針灸推拿經絡專業中醫師、澔平三毛旅行文化博物館館長。
已出版超過50餘本文學音樂影音著作。第42屆時報文學獎得主,以共同生活14年蹲點精神病院,寫出《來去龍發堂》得到報導文學獎,48年的報導文學創作生涯,就如同摯友三毛48年的一生,同樣傳奇,但愈見精彩。
蔚藍人文堂第270場講座,邀請新書出版的眭澔平老師主講《飛越海闊天空─心航海時代四部曲》,澔平老師千變化身為不同「說故事者」的「我」,以不同文體多重角色,有邏輯條理深入主題,傳遞生命中的悲喜與生死。
2024年,剛巧是台灣自1624年展向世界海洋舞台的400年,澔平老師以「心航海時代四部曲」承先啟後,透過文字撰述,帶領我們看見台灣海洋、看見南島海洋,也回視內省,看見心靈之海。
*大逃亡之後 疫後重返巴拿馬的雨林小村
1996年,澔平老師甫念完博士,進入巴拿馬進行一個多月的人類學田野調查及口述歷史,他說到當時那巴拿馬的小村,全村約僅20位村民,瀕臨滅族,但神奇的是,2022年他因郵輪之旅重返巴拿馬,那個原將瀕臨滅族的小村,竟奇蹟式繼續存在,人口也增加了十倍。觀察入微的澔平老師,還意外發現,當時在村莊體驗到的薩滿祭司治癒感冒之自然療法,其呈現的形像竟和鐘鼎文、甲骨文的字形,有著奇妙的形似。
重回相隔26年的村莊,當時的同一個部落,小孩都長大成人,澔平從照片還發現,村莊的有位族人,竟然和他小學同學相似度極高,不免想到吸引力法則,是真實的存在。舊地重遊,欣見村民仍保有樸實的生活,和大自然共存共融。
從照片看到,要離開村莊前,村民用極高的規格為澔平老師送行,乘坐在獨木舟上,村民用大嘴鳥形式的樣子,做成一頂特別的帽子,親自幫老師送行。老師感性以文字形容:「一葉扁舟融進了虛實幻真,飄渺迷濛的彩虹煙波裡,漸行漸遠」,老師當時的心靈無比震撼,驚覺和自己心的原鄉,如此靠近。
老師也提醒著我們,有時在異國,語言不通,反而能開啟心靈不同的視窗,當下用心及眼神去感受,會跨越語言的藩籬,微笑及誠懇的眼神,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實現三毛遺願 深潛大東亞百慕達
老師提到,作家三毛過世前兩天,曾跟他說到:你能代替荷西去百慕達三角洲潛水嗎?
原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但老師尤衷感謝三毛及母親的啟發,完成他探索世界的夢想。地球是圓的,因為潛到百慕達三角洲的海底,他才發現台灣的經緯度竟和百慕達的經緯度,呈正對角線,這又讓他有了回到心靈的原鄉之感動。
老師提到,新聞和歷史事件不斷在發生,所有的給予付出、取捨得失,都有著微妙的平衡,澔平老師的使命即是藉於幫助作家三毛圓夢,找回自己心中的原鄉。在深層的海底,老師猶似回到了母親的羊水裡,他對母親充滿感恩,因為母親給予了他愛與關懷的種子,所以他才能在盛名之時,抛開了名利雙收的職位,責無旁貸的探索世界,助人圓夢。
老師也從身心靈的角度解讀生命經歷,說到α及β的波長,提到中醫十二經脈及七輪(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梵穴輪),人體如同是一個小宇宙,太奧妙,那天鳴鐘α(Alpha)波,深(聲)入心底。
*蘭嶼的阿里棒棒 每一場經歷都是恩典
老師不斷提到作家三毛如何開啟了他新(心)生命,就如同報導文學的寫作,要用不同的角色及多重角度去深入探索,才真實有意義。蘭嶼,是南島文化海洋民族,是阿里棒棒飛魚的故鄉。
面對時代的變遷、原民文化逐漸失落,從傳統的拼板獨木舟捕魚,找回海洋文化本質意義,老師親眼看見達悟族人對祖靈的尊敬,及用心禮敬鬼神,他也完成三毛的另一遺願,和不同民族同跳一支舞。
*長期蹲點 用時間和生命呈現龍發堂的內在世界
老師提到,龍發堂曾收容約647名精神官能障礙的大孩子,和那些身在金字塔底部的人,長時間一同生活,忠實完整記錄,多麼不容易,而報導文學正需要這樣的精神,這樣對人性關懷的種子,與探索生命的密碼起點,也是啟蒙自作家三毛。澔平老師與三毛有著深厚之情誼,因為他,回聲之後還有回聲。今日老師感性的和三毛一齊緬懷剛過世的文壇巨擘---高瞻遠囑的瘂弦老師。
我是從《娃娃看天下》開始,認識了三毛,這套書籍由於作家三毛精采的翻譯,成為台灣四、五、六年級讀者的「必修」讀物。而我是從三毛,開始認識眭澔平老師,剛開始只知他是美國乃爾大學的歷史文化人類學博士,也是資深的電視新聞主播及在各領域獲奬無數含金量極高的知名人士。
感謝蔚藍人文堂主的文字介紹,我才進一步認識了澔平老師,他用心去旅行,上山下海、翻山越嶺、探索新(心)世界,用鏡頭及文字記錄世界各處風俗民情、山海地貌,短短40餘年,攝影紀錄了聯合國所有195個國家,成為旅行攝影世界紀錄保持人。
他原本生性膽小,但為了生命中兩位偉大的女性(母親及三毛),克服了怯弱,把握機會勇闖天涯,他如同小王子、北海小英雄、千面遊俠,但他心中永保赤子之心及普世情懷,用愛及溫暖,帶領著我們看天下。
聽了澔平老師的「飛越海闊天空─心航海時代~到底哪個我才是你」講座,不禁想起那首「我愛北海小英雄」:我愛北海小英雄,四海逞威風,他不怕那風和浪,航海樂無窮;他敢冒險、不畏苦和難;他有正義、信心最強,他勇敢向前、勇敢向前,要把理想來實現。
文 : ShaoHua
最近一週的蔚藍人文堂講座預告,蔚藍堂主不假他人之手,以她個人為眭澔平老師《飛越海闊天空:心航海時代四部曲》及《紀實千古回聲:三毛的三百七十五把鑰匙》兩本新作所寫之推薦序、後記、導讀,再加上這幾年因三毛而串起的故事,一篇又一篇刻劃眭澔平老師見多識廣、博學精深、人文關懷的特質,也書寫三毛的影響力無遠弗屆。
今日眭澔平在蔚藍人文堂現身說法,講座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享心航海時代之「巴拿馬的故事」、「大東亞百慕達」、「蘭嶼的阿里棒棒」、「來去龍發堂」,四個充滿奇妙緣份、回歸心靈原鄉、勇敢跨越障礙、投注愛與關懷的故事。
第二部分的「三毛,後來呢?」,則以瘂弦老師為《高原上的百合》所寫之《百合的傳說—懷念三毛》序文,搭配澔平老師的醫學知識,給三毛之死一個合理的詮釋,並以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三毛讀友之回饋分享紀念三毛。最後除了以澔平老師去年10/7在佩托拉古城劇場,為堂主獻唱生日快樂歌結尾,也分享他2022/5/25在巴拿馬郵輪演唱的《Memory 》。
恕我無知,「三毛」對我而言,一直以來始終只是個名字。儘管老家的書櫃上,在我小時候就放著我的文青姊姊用零用錢買來的《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等作品,但我時至今日仍不曾將三毛的作品打開閱讀。對於三毛較深的認知,只有齊豫唱紅的《橄欖樹》歌詞,以及劇中人物與我名字有所連結的《滾滾紅塵》電影,還有我去年在睽違20年後重遊新竹清泉造訪的「三毛夢屋」。
更恕我無禮,澔平老師在我目光如豆的視野裡,則是個從端莊斯文、一絲不苟的新聞主播,「走鐘」為在電視節目上暢談怪力亂神、奇異驚歷的「名嘴」。一直到近年讀蔚藍堂主書寫與澔平老師相識互動的種種,並在蔚藍人文堂聆聽三場澔平老師的講座,才對澔平老師有了不同的看法。原來澔平老師是個多才多藝的百科全書,還是個為了代替母親及實現三毛遺願,才踏上環遊世界奇幻旅程的冒險家。
今天聽完講座,對於澔平老師用精彩的人生經歷完成三毛過世前兩天所留下的三個遺願(代替荷西去百慕達三角洲潛水、環遊世界和每個民族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合寫一本書)深感佩服,也對澔平老師的「三毛畫中有話,澔平圖說陳平」畫作、堂友鎧珠紀念三毛的詩作《給不死的你》相當驚艷。
在聽《Memory 》時,我不禁想起去年在「三毛夢屋」受到秀蓉母女熱情款待的種種,包含解說、示範竹鼓樂器、招待橄欖、香草茶及花生捲心酥,還有邀請我及朋友和其他遊客一起在「三毛夢屋」合唱《橄欖樹》,我相信這都是蔚藍堂主所謂的「念念不忘,必有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