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紅 2023.08.21
2022.9.16—12.18故宮展出
閑情隨時有,四事永遠在,
再三回味,其樂無窮。
我們希望藉由閒情四事特展引路;花、香、畫、茶 開道,讓大家品味生活的儀式感,感受桃花源般的幸福感。
夏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去尋夢,尋那千年前的美好,化作今日的高品味、正能量。
『 閑情四事 』特展開幕式中,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館長守屋雅史,及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小林仁先生親蒞現場。
守屋雅史致詞表示:「2017年與故宮締結為姊妹館,屢有交流活動、展覽合作。這次是十分傑出的展覽,由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四藝』,呈現以宋人為主的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參與此次展出,借展21件精品,並能夠介紹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傳世精品,很是榮幸。透過本展,希望大家能體驗古人豐富有品味的生活。」
展出102組件,以12世紀前後宋人的優雅生活為插花、焚香、掛畫、點茶 四單元。
故宮典藏為大宗以外還包括
國家圖書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等重要精品文物借展。
所謂『 閑情四事 』是閑情重要呢?還是四事重要?都重要!
首先,你帶著多少閑情來體會宋人的生活美學。
人生的弓,拉得太滿人會疲憊,緊繃無趣。拉得不夠,太鬆散,會脫隊,要剛剛好,所以要有閒,光有閒還不行,要有閒情逸緻,「 四事 」其實就在你身邊。
我們共分五個單元來回味去年九月錯過的『 閑情四事 』大展。
四般閑事 插花 ·焚香 ·掛畫 ·喝茶
ㄧ、花 和她的戀人們
二、香 氛繚繞雅集中
三、畫 中自有桃花源
四、茶 應不可一日無
五、閑情四事有專業 . 四司六局最在行 .
文:堂主 2023.8.27
去年十月,我第一次在故宮見到夏紅老師本尊,從早上十一點,聊到晚上九點多,我們最終在捷運站依依不捨地告別,連講十個小時~話題飽滿不斷電。
商量之後,我們臨時決議把「閑情四事」分成上下兩集講課,光是「閑情三事」就四個半小時了。聽課的客倌不敢喊累,因為主講人夏紅老師為了讓演講的氣氛一氣呵成,全場不休息!
這等功力,讚嘆讚嘆啊!
*
會後有堂友問我:「為什麼蔚藍人文堂的演講有時會很長?」
我們會儘量把演講控制在三個小時左右,但有時候.....,興之所至,氣勢如千軍萬馬奔騰,若是斬斷,簡直扼腕!
我最怕聽演講時,講者說:「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下次再講。」「因為時間限制,我得省略這一段。」「因為時間的考量,我們今天得快馬加鞭說這一段。」
那感覺,求知的思緒像苗木正在發芽抽長,卻被硬生生折斷。下次......下次......,是何年何月?
*
我理想中的線上演講,請假不用抱歉,告辭不必道歉,遲到早退悉聽尊便,把參加的決定權交還給聽眾。每個人生活中的優先順序不儘相同,講題內容的喜好程度亦有所偏好。
心心相印者,每星期必是排除萬難,提早守候在螢幕前,堅持到最後一分鐘,是真愛啊!
每個主講人在備課時,都是花比演講時間多N倍在組織架構、蒐集資料,研讀文章,精挑影片、精簡素材,製作簡報,反芻為一場場豐盛、豐美、豐采、豐富的演講!把個人幾十年的專業濃縮成幾個小時的精萃,呈現在全球線上演講,分享給所有優質聽眾。
這番誠意,可遇而不可求。
*
蔚藍人文堂樹立「準時開場,不準時散場」的風格。
曾經有演講前13分鐘,即500人爆滿,向隅者場外哀號不止。線上演講不只要準時,還要提早掛線,爭搶500人的VIP席次,讓大家更珍惜公益演講得之不易。
曾經有一場演講最長紀錄是八小時,開場500人,聽到最後的最後,還有兩百多人在線上,聽飽聽滿,聽到賺到!聽到最後一分鐘還有意外大驚喜!
退場的個人因素很多,吃飯啦,外出啦、網路不良啊、睡覺啊、時差啊、沒興趣啊、聽不懂啊.....,都好!只要是全球時差,都尊重個人意願。
曾經有多位主講人公開說說:「我在全世界的藝文界、外交界看過許多主辦單位和主辦人,蔚藍人文堂是非常尊重並保護主講人的合作夥伴。」
*
我在三年內策劃夏紅老師「故宮系列」九堂演講,從2020.10.3 的220人,到2023.8.26的482人,內行人翻增。文化美學不好講,講得好的人不多,講得好又讓人聽得進心底,同時感動共鳴者,幾稀矣!
夏老師嘴裡說的是故宮國寶,在我心裡,珍視她如「國寶」來對待。對於一位有「演講魂」的主講人,我表達最隆重的尊重,就是把時間還給他/她。
於是聽眾親眼所見,夏紅老師連講四個半小時,依然口齒清晰又甜美,依然內容豐富又精實,依然情感豐沛又感人、依然措辭文雅又接地氣。只要她肯多講,我跪求而不可得啊!
*
演講最終,夏紅老師溫情地說:「宋代文人以細細品味來體驗生活的秀靜美善,以素雅開始,到極簡的狀態,領先世界一千年。」
「我們做夢都會夢到那千年的美好,我們感受到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生活裡有花、香、畫、茶的陪伴。我們且用閒心、用慧眼,用美的情操來感受生活,那四事依然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仍然可以用藝術作品來美化我們的心靈,畫中自有桃花源。」
夏老師自謙,說:「我每每演講講到心動處,不免激動到真情流露,語帶哽咽,熱淚盈眶。」我想這正是她整個人早已融入這場演講中,渾然一體。
*
我們在線上演講聽宋人生活美學的閑情三事,此時,一個精氣神靈的人文情懷,風雅回春,示現在你我眼前。
附錄:夏紅老師「故宮系列」
2020.10.3 I 文化、時尚、風格、我(上篇)
2021.3.28 I 夏紅的文化花園
2021.6.28 I 畫刻心版詩入夢~故宮三大名畫
2021.10.1 I 大山大水故宮行旅
2021.10.31 I文化、 時尚、風格、我~好色之徒(下篇)
2022.8.13 I 銀鈴、魅力、風格、我
2023.2.4 I 蘇東坡也有春天
2023.8.26 I 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上篇)
2023.12.9 I 閑情四事:喝茶、四司六局(下篇)
文:曾瓊玲
謝謝堂主的築夢牽成,讓堂友們今日藉由氣質優雅、學養豐富的夏紅老師,以回味特展的方式,帶我們穿梭入宋代文人的生活美學,啟發現代人的閑情品味,閑情四事,尋夢成真,造福海內外的堂友們!
時序雖已過處暑,但日正當中,盛夏之熱浪仍襲捲而來,透過雲端聆聽夏老師悅耳入心的講座,共同神遊千年前的美好,無疑是炎炎夏日的一抺清涼及正能量。
藉由老師談閒論花、香、畫,讓我們共築品味生活的儀式,感受桃花源般的幸福感,帶來五感的清新。
*尋味悠遊話閑情
宋朝生活面貌超乎想像
記得曾看過一則調查,詢問民眾,如有機會,最想穿越時空到哪個朝代,答案就是宋朝。從文獻得知,宋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人文精神、富有教養及思想薈萃的時代,也最懂得生活品味,稱之「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亳不為過。
宋朝人善用閑心入生活令人讚嘆,誠如夏老師在講座開始,引一張最簡約的「閑情四事」海報,光從海報就可以講述宋朝的生活美學。老師引述了《東京夢華錄》、《清明上河圖》、《西園雅集》,從文獻、掛圖中,就可窺探出宋朝的生活尋常、風雅享樂的生活觀,看見千年前的繁華似錦。
喜歡老師在講座開端,引元代張可久「四塊玉·樂閒」:「遠是非,尋瀟灑。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閒水北春無價。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詩句間,道盡宋人的生活態度。
回顧疫情三年,雖對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但藉由線上講座,打破時空藩籬,開啟學習的新里程,只要心中有閒/閑,便是學習好時節。
*主題一:插花 ~花藝 花與和她的戀人們
閑情四事中,以插花為首。詩經中305篇,其中有135篇在歌詠著花,楚辭中也有許多在論花蒔草,古時也有花招節(慶祝花神),可見「花」在古人生活的重要性。
老師在講座中,介紹了宋徽宗的「臘梅山禽」,從畫中可看出梅花的秀靜,透過百頭翁,以畫入境,似乎也聞到梅花的淡雅;宋.宋伯仁更以《梅花的喜神譜》,畫出梅花的一生。
李嵩的「花籃圖」雍容華貴 ,以紅色山茶為主花,輔以綠萼梅及瑞香點綴,紅花配綠葉,更顯出色,滿室清香。
回想自己疫情時也有機緣學習花藝,才知中華插花文化,自六朝到現在已有一千五百年餘歷史,與掛畫、點茶、焚香共稱生活四藝。
當時插花老師曾提到,插花只要掌握基本,之後可隨各人喜好,進行佈局變化,每一次的插花作品,都是當下的心情映照,藉由花草當彩筆,構築自己的人生瑰圖。如同夏老師所言:「插花是生活的風景,也是美學的修行。」
*花器與花 相依相隨 互為彰顯
藉由回顧花器展品之點滴,老師今日介紹了五大名窯:「汝、定、官、哥、鈞」,名窯瓷的品相優美。汝窯:主要產青瓷,老師引宋.楊萬里之詩:「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青瓷配上紫薇,真是優雅無比。
*主題二:焚香
~西園雅集 香氛繚繞 香聚品雅
閑情四事以插花為首,但「品香」郤是最融入於宋人之日常,帝王將相、販夫走卒皆以「香」入生活,以「香」為聚,無「香」不聚。
北宋.劉松年「西園雅集」就生動描繪出文人雅士宴會之雅趣,詩詞家陸游「獨坐閒無事,燒香賦小詩。可憐清夜雨,及此種花時」;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以上詞句,廣為流傳,皆以「香」入詞。蘇軾也云:「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從老師論香,我似乎也聞到如梅花、奶香的心香味。
夏老師的文化底蘊深厚,字字句句信手拈人皆文章,可惜因個人時間因素,未能聽完全場講座,僅能略述心得筆記如上,靜待歲末,續聽老師點茶論宋。